目前分類:課堂記錄與學員回饋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上課收穫】得來不易的「人」這一本

第二課 人是怎麼回事? 2011.10.21
1.沒有地位的「人」

Humanism 這個我們翻譯為人本主義的字,也被翻譯為人文主義。爲什麼?要從歷史說起。

在文藝復興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人」是沒有地位的,人是「上帝在地上執行其意旨的工具」,一千多年以前。問題當然不在神,而在教會,那時甚至有教會販售「贖罪券」以斂財,可謂中世紀的宗教黑暗期。

而文藝復興呢,表面上是看到文與藝,實際上是一場人與神的決裂!

這當然不是指人不再信仰神、跟神決裂,而是人們想要「彰顯人的價值與尊嚴」,這是文藝復興的主要精神。很聰明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一面用他們擅長的「文藝」歌頌上帝,一面偷偷展現人的價值,好讓人與神做一個「切割」。

例如,巴哈的音樂表面上歌頌上帝,骨子裡充滿人的感情、理智,勾人心弦;但丁的史詩神曲思索當代混亂的局勢,與前輩們完全不一樣;米開朗基羅作品雖然是聖經故事的教堂畫,但都是人的故事。

把「人」的元素,偷偷加在人文、藝術裡面!

 

2.復興的不是文藝,是人文精神

其實,這是人的一個反叛過程。這個時期孕育出的「人文」的概念,是用以相對於「神」的,因為在這之前,人的存在,被宗教定義為神的「工具」,是為了執行神的意旨。

我終於懂了!爲什麼要強調「人即目的,不是工具」?我們人類有那麼被當作工具嗎?原來,在很久以前,人是被當作神的工具了,但這樣的「當作」,也是人們自己所賦予的,真是奇怪,人們因為宗教信仰,自願當了很久很久的工具,忘了自己身為人的價值。

文藝復興爲何是說「復興」,而非「創新」呢?既然是文藝的話,不是跟創造更有關嗎?其實要復興人最原始的那個概念,回到更早更早伊甸園的年代,人類原本的自由與解放。這個「人的概念」是舊的,所以是復興!

雖然只是遠古的故事,但聽來,還是頗為感動。人們為了尊嚴,從很久以前,在很遠的地方,就曾經努力過。

原來文藝復興不是爲了文藝,藝術家們不只是爲了創作自己的完美作品、流芳百世而已,他們用文藝作品包裝自己的理念,要在作品裡重申人的價值,又要巧妙活在教會的眼皮底下。

我想像米開朗基羅在教堂創作時,心裡何等澎湃!

 

3.人文,曾是人本的保護傘

文藝復興是以古諷今,恢復古代智慧是託辭。

那是一個不能講得太白的年代,創新的可能被視為特異人士,最好是唱頌遙不可及的遠古,無法考究的完美世界,聽得懂得人便知道是爲了嘲諷當時教會把人當作工具,使人失去尊嚴;聽不懂內涵的人,還是大可以在音樂、詩歌、畫作裡,感嘆神的無限偉大。

在文學藝術與復興古代智慧的外衣下,「人」的精神,得到了保護。

那是不能把以人為本大聲講出來的年代,只能潛藏在人文藝術裡,有了「人文」這把保護傘,人本思想得以慢慢發展,慢慢從藝術家的作品裡,流洩到民間,在人與人之間,得以一起打著「欣賞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旗幟,肯定上帝偉大的同時,肯定人的獨立存在。

 

(未完待續)

*本文經原作者同意,轉貼自Anne的blog

謝謝Anne的分享,讓我們可以有每一堂課的,這樣美好眼光的紀錄。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課收穫】人本,也算一場思辯之旅

第一課  Think humanistic  2011.10.14

 

1.一個學習的團隊

這堂課有三條平行線在同時進行,我傾向如此形容,而不是同心圓那種。

首先,是老師的備課,他設定了一些課程大綱,每一堂課前他和助教們進行了備課,並將備課過程記錄下來,有點像是電影的製作會議、幕後花絮。

但上課並不會完全照著原來的劇本走,所以助教會做實際上課內容的紀錄,像是側拍。這是第一條線,是一條很長的線,將分成十個小段(共有十堂課)。

這條線裡也包含學生結構,有五十幾個學生在一班,第一堂課塞滿了整間教室,課後還有作業與討論的平台在網路上,我們必須寫作業,助教會近看,老師則會遠觀。

我印象很深刻,老師說,人本教育的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個「學習的團隊」。而且說了好幾次「我們是一個學習的團隊」!

由於這是另類教育學校「森林小學」的教師培訓課程之一,課程進行的方式本身,也必須有對自己理念的實踐。你不能講半天「人本」,但上課上得一點也不「人本」!因此,第一條線也成為重要的、值得觀察參考的大線。

 

2.每件事都可以想得人本一點

接著,是單一課程的操作,也就是老師最後告訴大家的「存在先於本質」(卡謬),我把它歸在第二條線。

老師帶著我們找一些話題來討論,這是「存在」的部份,然後才歸納出人本的精神是什麼,這是「本質」的部份。

「存在」是這些事情本來的樣子,「本質」是人們整理之後的東西;本來的樣子很重要,整理出來的道理也很重要。兩者只有先後,沒有輕重之別。

所以,老師雖然有與助教們擬定了一些話題,但並沒有用很多,只有開頭和結尾的時候各用了一個而已。中間全部請同學提出可討論的個人事件、時事新聞、平常作法...等。

總之,不論什麼議題,不論什麼人,都可以說,都要試著用「人本一點」的想法去說,也許一開始還感覺不到怎樣才算「比較人本一點」的想法,但至少,我們可以打破一些主流的、威權的、一元思想的東西。

這第二條線的呈現,意外的,很熱烈,莫非因為人多?或因為這些學生都是有理想有熱血的老師,所以,擅長發言,也勇於發言?!

至少這個畫面,很有「比較人本一點」的感覺,每一個個人的參與程度都很高!

 

3.人本的「人」是什麼意思

我其實一直有點擔心,人本主義會不會太強調「人」,以致於人的福祉至上,人以外的其他動物都低下許多?

問題來了,「以人為本」中的「人」到底是誰?老師在上課沒多久後,就在白板左側寫下第一點:

「康德:人即目的,不是工具。」

原來這裡的「人」強調的,並非相對於其他動物,而是相對於沒有被尊重的個人;人本,是反對「集體主義」的,所以它主張的是一種「個人主義」。

而「個人」則是指「每一個個人」,也是指「所有的人」,不分階級、年齡、性別...,每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

老師舉了個例子,我覺得挺容易懂的。如果希望做到「十億人都要吃飽飯」,怎樣才能做到呢?應該是要由「這十億人」來決定的。

不能把十億人綑成一綑,當成「一個人」來處理。把十億人當成一個人來處理,就是集體主義了。

以人為本,則尊重每一個個人。說穿了就這樣。

 

4.反對標準答案

這些討論,並不是爲了找到一個標準答案,老師強調「人本主義反對標準答案」,在這個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盡情地討論,每件事都可以盡情討論。

課程的進行一方面是實質討論,對議題內容;另一方面是不同角度思考的練習。在助教的紀錄裡寫著:「想得人本一點 → 想事情不能只是表面思考,必須從個人的角度、並加上自己的角度思考」。

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
第一、看出事情的呈現可能只是「表面」,
第二、要有能力從「個人的角度」去思考,
第三、要能加上「自己的角度」思考。

第一課的重點就在這,「想得人本一點」,算是一種把原本的想法或一般人的想法「顛覆」一番,或只是「換個角度」,或「換一個別人的立場」,或「搬出一些偉人說的話」呼應!

反正,沒有標準答案,最好是有很多答案,但,你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也許不是當場就有,但你總要在思索之後決定出自己的想法來。

最後,寫下來(作業)。

 

第三條線就在這兒了,意指實際的課程內容。在整門「人本教育總論」課的分段長線,和對單一課程的操作方法線外,學習人本的意涵,才是這些課主要目的線。

一般來說課程筆記只會做第三條線的部份,但我也喜歡當旁觀者,所以硬是生出了前兩條線來,也便於我的夥伴們更瞭解「這堂課是什麼樣子」,而不只是「課程內容有什麼」。

 

5.生態主義怎麼辦

因為人的智慧優於其他生物,所以更有責任要尊重、愛護所有的生命」。

老師的說法是這樣,讓人本主義遇到生態主義時,得解!

有個同學提出要不要安排孩子們畢業旅行中去海洋館看海豚表演的話題,也正中下懷,我的疑問:生態怎麼辦?還好最後的結論是這樣,不然我恐怕沒辦法那麼認同人本主義,如果它跟生態主義是衝突的話。

人們到底是不是真有必要「看海豚表演」,人們可以想得更周延一點,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取代直接觀賞海豚表演這件事的功能,例如看影片...。

但難免我們要進行這樣的辨證:「我只是看個海豚表演,有人還吃海豚肉呢!」

是的,比較起來,看海豚不至於殺死牠,換個角度想也算保護牠,那些大口吃肉的人,有比較「必要」嗎?

也許,吃海豚肉不必要,但吃豬肉好像就是「比較必要」的了。基於長久以來人類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影響,很抱歉,雞鴨魚豬牛羊...是得犧牲了生命,換得人類存續。我聽到老師輕微地帶過:其實,如果能素食是比較好一點,這個我們下次再談...。

雖然是很小聲的兩句話,我卻記住了,後面接著他強調:(人本主義)讓我們的心比較軟而教育,能讓未來的人更有智慧

在森小曾有過一個摸蛇的事件,帶了孩子去做戶外教學時,讓孩子摸了涼涼的蛇,事後檢討結論是:「我們要做生命教育,但不一定要摸蛇!」

這裡提到一個可貴的人本精神是:有錯可改!

生命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自由,每一個生命都愛好自由,人類應該尊重所有生命的自由,學會愛護牠們,才不辜負人類有比較高的智慧。

 

 

6.最後整理

第一次上課我們一共有七個話題討論著,有的討論很久,有的只是短暫帶過,重點是要盡量「想得人本一點」,然後再丟出想法來,我記下幾個,雖然跟助教記的差不多,我還是彙整在一起,作為最後。

1.賈伯斯
Think humanistic --> 賈伯斯中輟,「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青少年卻不行,因為對青少年有偏見。偏見是未經檢驗的意見,偏見不見得一定是錯的, 經檢驗以後也可能是對的。

2.國片熱潮
Think humanistic --> 挺國片?挺好片?政府投資國片(文創產業)總比一昧支持六輕好。

3.海豚表演
Think humanistic --> 人的需要與福祉不一定需要「看海豚表演」來滿足,還有許多方式。

4.問小孩
Think humanistic --> 小孩的意見,不見得是他的意見,可能是電視的、老師的,因為老師可能在討論之前,已經講了4小時自己的意見。(「討論是讓別人相信你的主張的最好方法。我正在用!」)

5.犧牲生命、維護尊嚴(賽德克巴萊)
Think humanistic --> 人不完全是理性的

6.養寵物
Think humanistic --> No,除了流浪動物外。

7.「住」老師教師節快樂
Think humanistic --> 孩子的表現是整個社會環境造成的。

果然,這也是我們的回家作業,從中擇一再延伸,發表自己的看法。我選擇了最後一項。

 

 

 

*本文經原作者同意,轉貼自Anne的blog

謝謝Anne的分享,讓我們可以有每一堂課的,這樣美好眼光的紀錄。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