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婷(森小教師)
森林小學的孩子星期一到星期四都住校,每天晚上八點是孩子們進寢室的時間。老師也會在這個時間,特別為孩子的睡眠環境及氣氛做一些準備。例如:熄大燈、說故事、打掃寢室…等等。晚上八點半,就是大家約好要安靜,讓寢室老師一個一個陪伴、準備醞釀睡眠的時間。

不過,需要安靜的時間到了,孩子們不見得靜得下來,這一天,寢室裡還有點雜音,特別是有些雜音明顯地是衝著小方的,在大家還聽不清楚雜音裏的語言在說些什麼時,敏感的小方就大叫一聲!當時,我正在另一張床上陪伴另一位孩子。

我遠遠地對小方說:「小方,你可以好好講,小聲點,免得吵到其他人。」

另一位小孩馬上幫腔說:「對嘛!」 這位幫腔的孩子,剛好就是寢室裡常常和小方起衝突的人。

小方聽到他的話,更生氣,又大叫了一聲:「啊~~~!」 我想,這第二聲大叫是小方想要藉此表達對那個孩子的不滿,至於,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真的吵到人了?!也許沒有。

小方因為先天的一些生理困難,容易出現其他孩子不會表現出來的動作,當他生氣、被人取笑、不同意別人的意見又講不過別人、覺得別人很囉唆時,就會大叫,或者,罵人白癡…。這些反應及語言,讓他在寢室裡成為比較不被其他孩子接納及理解的人。

他的第二次叫聲,讓其他孩子開始煩躁了! 有人也開始用不耐煩的高分貝的聲音喊著:「小方!」

我趕緊提醒孩子們:「再試一次好好跟他說。」 這時,正在被我陪伴的小天,起身往小方的床走過去。我又提醒一次:「好好跟他說喔!」

小天說:「我知道,我會好好跟他說!」

小天爬到睡在上舖的小方床上,蹲在他面前,用很溫柔的聲音說:「小方,你可不可以小聲一點,因為現在很晚了,隔壁寢室也要睡覺了,你如果大叫會吵到他們…。」

小方沒有說話,只是看著小天點點頭,然後,真的不再大叫。小天溫柔的語言,阻止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寢室衝突!

用好的語言,真的這麼重要嗎?

寢室時間,除了醞釀睡覺的氛圍之外,老師們還會針對寢室存在的問題,尋找相關的資訊,和孩子一起討論、商量出一些彼此相處較好的方法。

這間寢室裡,大家常常會和小方產生衝突。因此,我安排了一些內容,與孩子討論、分析、想辦法。例如:小方先天的困難是什麼、會造成什麼樣的不方便、溝通的絆腳石是什麼等等。

小天常常是討論過程裡最認真的一位,也是最能馬上運用的人。我記得溝通方法上有十個絆腳石,第一次我只講了3、4種,過了幾天,正當我還在考慮後面該如何講的時候,小天就提醒我:「雅婷,那個『絆腳石』你還沒講完耶!」

隔了幾天,睡覺前,我說:「小全趕快去刷牙了!」 小天提醒我:「喔!你用命令句,要說『請』。」 我馬上回應小天:「謝謝你的提醒。」

學期末時,我問小天:「學了『溝通的絆腳石』,真的有幫上你的忙嗎?」

小天很認真地說:「有!我覺得我的人際關係變好了。」

學期結束前,依往例會讓孩子填寫下學期的寢室意願表,寢室裡其他的孩子都說,下學期還要跟小天一起住,小天的同班同學也說,下學期希望能跟小天同寢室。

我真的看到,用較恰當的語言取代情緒性的責備的語言,開啟了孩子內在裡的溫柔,也為孩子開啟了好人緣。

註1: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6期
註2:「溝通的絆腳石」的訊息,在「TET教師效能訓練」或「PET父母效能訓練」(新雨出版社)都有提到完整的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