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森林小學老師陳佳玉、林佳樺    整理◎謝美萱   

森林小學裡有一些很特別的孩子,就像其他學校老師會遇到的孩子那樣,他們可能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妥瑞症」、「亞斯伯格症」…,或者,他們就是經常做出某些大人們不太能了解的行為。森林小學的老師,面對這些可能整天動來動去、突然在身旁尖叫狂吼、情緒超級高昂,或者永遠寫不完功課的孩子,他們有什麼法寶?

剛開始遇到特殊的小孩……

佳玉:五、六年前,森小出現第一個過動的孩子,她很跳動,很容易情緒激動,也好像經常處在一種比較混亂的狀態中,明顯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樣。那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醫療資源還不是很普遍,相關書籍更少,老師也不是很清楚這個孩子確實的問題。

一開始我們採用的方法,就是每個老師使出各家本領,就像我們平常遇到孩子的特殊狀況那樣,先猜想,然後嘗試。

起初我們以為,孩子的狀況可能和父母對待的方式,或者種種環境影響有關。老師們有一個猜想,因為森小是一個自由度比較大、秩序感不那麼高的環境,本身比較容易感到混亂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會不會讓他的狀況更不利?當時採取的方法,是請他的家長帶他回體制內的學校,試試看狀況會不會比較好。

後來陸陸續續遇到類似狀況的孩子變多了,我們所能接觸的資源也更加豐富,才了解孩子的過動狀況,是出於生理的因素,並非原來猜想的環境因素。我們也慢慢覺得,不見得體制內學校的方法就適合這些孩子,因為特殊的孩子需要更細緻的對待方式,和是不是受到比較多的規範不一定有絕對關係。

我記得那一陣子,校務會議就經常討論如何帶這些特殊的孩子,老師也會看書找方法,比方《分心不是我的錯》(註一)那本書,就提供很多具體的方法;後來,在森林小學定期的老師進修時,也曾邀請專業醫師來幫我們上課。

現在森林小學已經發展出許多不錯的方法來協助這些小孩。



讓孩子知道,你想要幫他

佳樺:許多有類似特殊症狀的孩子,在課堂上讓人比較困擾的是他們容易情緒很高昂、講話停不下來。這時候,如果你站在教室的最前面說:「你為什麼這麼吵,你可不可以不要講話?你可不可以坐好!」,他們通常就是說:「要你管」,「我就是要吵,怎麼樣,我就是不讓你上課!」

遇到這種狀況,我會走到他旁邊,趁其他同學在做別的事情的空檔,一分鐘就好,用輕微小聲的語氣跟他說:「我猜你現在不想上課喔。」他不會說:「對,我就是不爽。」這類話語,他通常會很無奈的說:「對啊」,我就再接著問:「我很想幫你,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幫你,你有沒有辦法?」

在《分心不是我的錯》這本書裡有說,「注意力缺失」(ADD)兒童的直覺很強,只要你主動詢問,他們可以告訴你,在什麼狀況下他的學習狀況最好?他們往往不好意思主動告訴你,是因為他們的方法也許很奇怪。

我這樣問,後來果然有一個小孩跟我說:「你給我紙。」我說好啊好啊,當然好,趕快給他一張紙。我問他你要做什麼,他說你不要管,我說好,然後他開始在紙上畫東西,情緒就慢慢平穩下來。

下課時我就讚美他,因為我覺得他很棒,他找到辦法幫助自己,沒有讓自己失去控制,而那是我當下不知道怎麼幫他的。

之後,我也再跟他討論課程是不是設計得太無聊、或者沒興趣之類的話題,就是再針對他的個別狀況,多幫他猜想一些他遇到的困難。

有些時候,我也會和小孩說,「如果你感覺自己現在很沒有辦法坐著,或者不想要聽我上課,你可以出去外面走一下。」這個方法我試過幾次,孩子大概都會自己再走回來,而且狀況變得好很多。如果你當場一直抑制他,他反而會覺得很難受。

我認為,當小孩知道你要幫他,他就會讓你幫他。



在課程設計或作業安排上,減少對他的干擾

佳玉: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有類似症狀的孩子不是不能學習,而是他們容易因為生理上的干擾,而學習得比較辛苦。所以,如果你要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學習,如何在課堂上減少對他們的干擾是很重要的。

例如,上體育課的時候,過動的小孩遇到競爭會很容易情緒高昂起來,有時候就會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我的具體做法是減少競爭的教案設計,因為除了比賽之外,還有很多方式可以進行活動。或者我會使用一些技巧避免孩子衝突的狀況,例如分隊伍時,我不會一直保持讓同一組人馬在敵對的隊伍。

或者,在教室上課的時候,他們有時候會突然衛生紙揉一揉,丟後面的人,或者你講什麼他就故意跟你唱反調,或者整堂課說話說個不停。這時候你要先了解,當你上課的方式是比較單向灌輸,或者作業份量過多,或者他無法完成時,他就會有一些分心或講話的需求。而你有能力調整這個狀況。

如果他一直唱反調或一直想說話,我就讓他說,不過我會請他說跟上課相關的主題,比方直接請他發表他的意見和想法。遇到這種狀況,孩子有時候會願意說、有時候不說,但因為我重視他的狀態,沒有禁止他說,他感受得到,狀況就會好很多。

寫作業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常常一開始會亂畫,很煩的樣子,他會說:「我不要寫啊,爛作業!」類似這樣。我通常會說,「你覺得寫這麼多很煩對不對?那你跟我說,你可以寫幾個?」他如果說不出來,我就問他,「別人寫十二個,你寫六個,試試看好不好?」然後我會鼓勵他完成,而且是短時間內給比較多的鼓勵,意思就是說,當他寫完三行或五行的時候,我就稱讚他,「哇,你的字跡很漂亮!」類似這種具體的、針對他做的事情的讚美。

這樣的做法,會讓他們覺得,作業不是看不見盡頭的路。因為這樣的孩子很怕自己做不完、做不好,其實他們可以的。我認為,只要我們幫他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然後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或者增加一點作業的趣味性,孩子會很願意完成作業。


給他明確的目標,並且想辦法幫他完成

佳樺:幫「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建立「結構」是很重要的,他們的生理狀況可能讓他們經常覺得事情很混亂,所以老是表現得好像什麼都容易忘掉。我會用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幫助他的生活更有秩序。比方用表格提醒他,幾點幾分應該在哪個教室上哪個老師的課,或者用鬧鐘提醒,它響了就要做什麼事。當這些動作被組織、結構起來之後,他們就不會老是覺得什麼事情都很混亂。

有個老師用過一個方法,我認為很好。以前有個小孩每次到了睡覺的時候,就會突然想起來他還有什麼沒做,他要走出寢室之前,老師跟他說:「好,你現在要做的事情有三樣,你要去打電話、刷牙、上廁所。」但結果過了很久他還回不來,老師找到他的時候他在教具室,還沒打電話,還沒上廁所,也還沒刷牙,但是他已經花了半個小時了。

後來這個老師就換了一個說法,他跟孩子說:「第一,你要走到教具室,然後你要打電話回家,打完電話之後,你要到廁所刷牙,刷完牙之後你要上廁所,然後,你要『走回寢室』。」接著請小孩和他一起說一遍,當這樣五件事情串在一起變成一個動線之後,小孩十五分鐘就回來,而且事情全部都做完了。

其實技巧就在於,幫他很明確地條列出他應該做的事情,然後幫助他完成。

另外我自己有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尋找他成功的經驗,並且指出來給他看。比方當他做出一個承諾的時候,我會說:「上次你很棒喔,說五分鐘回來就五分鐘回來,我想這次你一定也可以!」

這樣的孩子挫敗的經驗很多,他們常以為自己做不到某些事,但是當你一直提醒他成功的經驗,一次、兩次之後,慢慢的,他就會對自己有信心了。


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佳玉:因為這些孩子在班上的確是不一樣,其他同學常常覺得奇怪,為什麼他有時候這麼high,或是容易衝動、得罪別人。我知道他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所以,我們會想辦法讓其他孩子也能瞭解他。

但我的做法,並不是直接跟所有的孩子說某某孩子有這樣的症狀,而是幫他們上一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課。當時我的方法是,一開始先播DISCOVERY中介紹「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影片給全班孩子看,影片的報導很客觀,就生理、大腦傳導上的角度來介紹它,而且說明這些症狀是天生的,不是患者選擇來的、或個性不好。

接著我提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衡量指標,比方「你會不會經常手腳一直動來動去、被要求坐好時坐不住、別人還沒問完問題就搶著回答…」等,讓每個孩子自己勾選、判斷,他們有沒有這些徵狀。

我記得影片裡有個很不錯的舉例,它說,「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就像近視一樣。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人需要給腦子戴眼鏡,讓他們能專心。他們需要一些特別的幫助—就像戴了眼鏡一樣—才能好好發揮自己。但他們不是真的需要戴眼鏡,需要的可能是類似便條紙、表格、鬧鐘這類東西的提醒,有些時候藥物也很有幫助。

做完那些衡量指標的勾選之後,的確有孩子會說,「那個誰誰誰比較像!」但因為我介紹注意力缺失過動的上課氣氛,並沒有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不好的疾病,他們也沒有起鬨或有什麼不好的反應。課上完之後,孩子都有了很正確的觀念,反而能夠用更好的方式來和這個孩子相處。



有了解,就不會誤解

佳樺:有很多人問,老師遇到這樣特殊狀況的孩子,會不會很煩、很容易生氣?我想,如果你認為孩子不聽話,是故意找你麻煩,或者心裡一直想他怎麼那麼難教、那麼皮、那麼不聽話,那你的確很容易對孩子有情緒。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你看到孩子有狀況時,立刻想到的是「他需要幫忙」,你就不會生氣了,反而會站在他的角度,陪他一起去對抗他不能控制的那些事。

這個想法有一個前提,就是「了解」。有了解,就不會誤解。

在我自己教書的經驗中,我認為這些特殊的的孩子,他們特別會想事情、特別敏感、特別細膩,甚至特別聰明。我常常覺得,他們很棒的特質很多。

我帶過一個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他有一個很特別的能力,就是他會對某一件事情狂熱的專注。也許是因為他的專注力很夠,他看書的速度非常快,三天就能看完哈利波特英文版,而且都記得裡面在講什麼。

睡前我會講故事給孩子聽,有次我唸故事的時候,正說到:「後來他竟然就爬過了山。」他就接著說,「山『坡』!」我又繼續唸:「後來他竟然就爬過了山坡,遇到了小松鼠。」他又接著糾正我:「是松鼠吧!」就是他可以記得非常精細的故事情節,一點都不遺漏。

不過,這個小孩的這種能力也曾經給我一個思考機會。因為有時候,講故事時間不太夠,我就會把故事改編成縮小版,比方跳過一段。他一聽少了一段,就會立刻指出來。我記得我第一次被他這樣說的時候,有一點不太舒服,但我跟他說,「我覺得你很棒,記得這麼多細節。不過,你猜猜看,我為什麼無緣無故要縮減故事?是因為我想當繪本的作家嗎?還是我覺得故事寫得不好?」他說不知道,我就跟他解釋我要刪減故事的原因,比方今天的說故事時間被壓縮,我勢必要刪減掉某一段,或者我想突顯某一段故事的情節,所以省略一段。

後來我唸故事又跳過一段的時候,他竟然會跟我眨眨眼喔,可不可愛!他在我對他的體貼之後,也展現了他的體貼。我非常喜歡這個小孩,簡直愛死他了!

總結來說,我覺得面對這些特殊兒童,大人往往會因為卡在某些表象的問題,而忽略孩子好的特質。其實如果你故意不看問題,先幫忙他一下,事後你就會覺得,那些看起來很棘手的問題,其實都只是小問題。

不只是對特殊兒童,我覺得對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當你一直看見「別的小孩都可以,只有他不可以」,你就無法發現他的好!說真的,如果你忽略他的「不可以」,而去看他「可以」的部分,他不知道比其他人多可以多少呢!



....................................................................................................................................................................................................................................

註一:Edward M. Hallowell, M.D. & John J. Ratey, M.D.,(2000):《分心不是我的錯》。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註二:原文出自於人本教育札記18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