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一般說來,假使聽到孩子老是口出惡言,譬如總是罵人笨、白痴、連這都不會喔、你是長到哪裡去啊,我們第一瞬間總是想:「到底平常父母是怎樣跟這孩子說話的?」。不是要將父母當成首惡,實在是父母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影響太深,對孩子又是最重要的人,所以,要調整孩子的行為,總是先想到父母可以調些什麼。


      但眼前看這家長對這孩子說話的語調內容,實在很難想像,這孩子會是因為「模仿」「反應」家長對待的方式,才對已經認錯道歉的玩伴,還繼續落井下石,不僅口出惡言,簡直是追殺。跟家長談時,突然家長說了個苦惱:「我這小孩的老師很會罵人,罵很兇,最近還有家長寫黑函告老師,可是沒用。還不只寫了一遍,但每次有黑函,老師就到班上罵更兇,校長也沒處理。現在才升小二,還要再忍耐一年才會換老師。」


      接著家長又提到:「有一次我們家小孩寫功課寫到大哭,說他一定沒辦法通過,老師一定會說他寫的字不標準,就一直哭說他完蛋了。我實在不忍心,就幫他改字。結果隔天,小孩回來又說不通過,老師就一直說不行不行不行,然後丟回來要他重寫,也沒說哪裡不行,就只是罵他不行。連我都火大了,到底標準是什麼?」


      我們突然有點明白,這小孩老愛罵人的「背景」。人本教育基金會2011年的校園問卷調查顯示,近兩成的小學生表示他們的老師會使用羞辱的、威脅的語言,其中包括「笨」「白痴」「廢物」「他x的..」「長那麼醜誰會喜歡她」….。以這數據來說,也就是每五個人有一個人有這運氣,遇到口出惡言的老師。


      試想,整天待在學校裡,總是聽到難聽話,又不能走開,這對心智將帶來什麼影響。而以前面提的例子來說,不僅被罵,還常常連被罵的標準是什麼,都不清楚,這種無力感更大,因為你無法透過自己的行為,讓處境改變,只能祈禱,對方自己停下來。


      在「大腦知識與教學」一書中有專章談「威脅和壓力對學習的影響」,它提及「威脅啟動了防衛的機制和行為,儘管這些行為對於生存相當重要,對於學習卻是有害的」。它還提到,代價不只如此,大腦嗅到令人感到無助的威脅時,會出現刻板化行為,阻礙高層次的學習如了解事物關聯性、看出較高層次的組織..包括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學習會被窄化到,只是記憶一些零碎的事實。


      也就是,假使小孩班上的老師很愛罵人,而還可能是隨他自己情緒起伏而罵人,孩子,不僅天天上學很不快樂,還比較可能成為說難聽話的人、負面看待自己與他人的人,而且學習的能力還會受阻,心智的發展還會受限甚或扭曲…等。茲事絕對體大。假使要選擇忍耐,代價絕對不小。


      我們跟家長談,不具名的黑函會讓本來就不想處理的學校有絕佳理由不面對。即使已經五封黑函,學校還是有理由不正式處理,只轉給老師「請他小心注意」。校方會吃定,既然家長不敢出面,就算不處理,也不會怎樣。
說起來,當校方的,實在不應該這樣。但我們是在現實環境中盯緊政府,現實就是,他們已經這樣好久了。試想,校長怎可能不知道老師常罵人。小孩都被罵哭不只一次了,全校師長都還「沒有人知道」?假使校長真地是不瞭解,他的校長資格也該被懷疑了。所以,我們要面對的是,知情卻不肯處理的「上級」。


      在這種狀況下,「出面」是重要的。更好的是,幾個家長聯合出面,要求校方必須處理。


      我們知道,家長總是會擔心,小孩在老師手上,會不會因為家長出面,害慘小孩。然而,家長不出面挺小孩,小孩真地會過得比較好嗎?之所以需要出面,不就是小孩已經被害慘了嗎?小孩需要有機會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更要有機會體驗,為對的事情而努力,而不是承襲「因循苟且」的文化,付出「喪失心智能力與勇氣」的代價。說起來,這反倒是協助小孩,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超越自己的「苦難」。


     「出面」不代表要跟校方或老師起衝突,依法與說理,仍是最重要的。家長可以參酌家長教戰手冊(人本教育札記175期)。為孩子盯緊政府,就必須盯緊代表政府提供教育的老師。這是我們對孩子的愛,所以也刻不容緩。

◎本文原載于【PNN公視議題中心】/並同步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67期

arrow
arrow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