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華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副教授
邱曉芬 人本數學想想研發中心主任

課程簡介:

人類對於認識外在世界,歷來都是科學追求的首要。然而,人類是如何知道人已經知道外在世界。這對人類文明而言是另一個重要的層次。 本課程將聚焦於教師是如何知道學生已經知道以及學生到底知道些什麼。這樣的知識與技能對教師而言是非常根本的。因為這明顯跟教師教學與評量、學生學習有密切的關聯,甚至跟教學目標,進而教育政策、課程目標也有密不分的關係。

本課程所涵蓋的範疇,比較完整來看,將會是從教師教學的觀點來看學生學習的知、行、意、情。教師教學第一個要關注的,也是花心力最多的是學生學習知的部分。教師最起碼會想要教學生從不知進展到知的境界。也可以更細緻地陳述,教師想要教學生能記住所教的知識內容,學生能懂(理解)所教的知識內容,學生能用(學以致用)所教的知識內容,學生能思考(高層次認知)所教的知識內容。其次,教師教學生的期待也常關注學生學習是否能學以致用而展現在行為、實踐、行動的層面上。除此之外,教師教學生也必然會關注學生學習的意願層面。教師會自動自發、主動的學習,會擔心學生學習處於被動、外在驅使的狀態,當然,最怕的是學生根本沒有學習的意願。最後,教師教學生最樂於見到的是學生喜歡學習 、學生樂在學習之中。本課程將以”知”做為主要範疇,而以”行、意、情”做為此要範疇。

除此之外,本課程也將在每次上課中安排答客問,回應當前台灣教師教學、教學評量、學生學習的實務問題與因應之道。

議題一:教育目標、教學、評量的三角難解的關係
1.教師為提昇學生素質而教 vs 教師為提高學生升學考試分數而教

2.學生為提昇自我而學 vs 學生為提高升學考試分數而學

議題二: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
1. 知識 vs 能力 抑或是其它

議題三:學生學會”呑”知識嗎?
1. 記憶的教、學、評機制

議題四:學生學會”消化”知識嗎?
1. 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嗎?
2. 理解的教、學、評機制

議題五:學生能學以致用嗎?
1. 執行能力 vs 問題解決能力
2. 應用的教、學、評機制

議題六:學生學會思考嗎?

議題七:學生學主動學習嗎?喜歡學習嗎?

議題八:多元評量的迷思

 

參考書目

黃光雄(1982),「教育目標的分類方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Anderson, L. & Krathwohl, D. A (2001)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Longman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 B. B. (1964).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I: The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Longman, Green.

 

>>>>日期、時間、地點及報名方式等訊息

>>>>線上預約報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