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苑  
《分成兩半的子爵》(時報出版)是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小說三部曲《我們的祖先》的第一部。

卡爾維諾的故事常常很誇張,但有說服力。

德拉壩的梅達多子爵上戰場,參加對土耳其的戰爭。梅達多從來沒有打過仗,不知道只能從後面或側面接近砲口,他直接從正面走向土耳其軍隊,挺身站在砲口正前方,拔出劍,認為可以把掌砲的兩人嚇跑。沒想到砲一響,他就被轟到半空中了。

身體只剩下右半邊,但沒有死。只剩下一隻手、一條腿、一隻眼睛、一隻耳朵、一片臉頰、半個鼻子、半張嘴、半個下巴,以及一半額頭的梅達多子爵被擔架抬回了故鄉。因為只剩半個人,他堅持只付一半的運費。  

這一半,邪惡;那一半,美德?  

右邊這個梅達多不做好事。他愛把生物劈成兩半。小鳥、蝴蝶、野菇、章魚、兔子、青蛙(剩下一半,仍然能夠跳跳跳)都是他的受害者。他不但把野菇劈成兩半,還把所有毒菇送給自己的外甥—故事中的「我」,想要毒死他。

身為領主,他殘忍狠毒。單純出於無聊和惡意,他綁架兒童、讓落石擊中老婦人。大家都認為他的瘋狂和殘暴是天性,無法改變,遠遠看到他都快速避開。只有固執的老奶媽瑟巴斯蒂雅娜什麼也不怕,仍然天天對他訓個不停。梅達多不高興,就放火燒自己的家,老奶媽來不及逃走,被救出來的時候,臉上已經被燒傷。梅達多硬說那是痲瘋的斑痕,強逼老奶媽離家,去大家都不敢靠近的痲瘋村生活。

極盡破壞能事的梅達多說:「我真希望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剖成兩半…如此一來,人們才能夠擺脫他們的完整面貌、不再笨拙無知。本來,我也是完整的一個人,所有的事物對我來說都是自然的、含混的,我的腦袋就像氣體一樣空空蕩蕩。那時候,我以為自己見識了萬物的全貌—未料,我只看見表象而已。」

梅達多的惡行越來越多,他找各種理由處死自己領地裡的居民。要被處死的人一直增加,他就不斷的要求馱鞍師傅(也是木匠)皮卓邱,製作各式各樣設計精良、效果絕佳的刑具和絞架。正當大家覺得永無寧日時,也被救活的左邊梅達多,終於回來了。

左邊這個梅達多剛好相反,只做好事。他護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贈送大人、小孩、痲瘋病人、胡格諾教派的人各種禮物和食物。他幫所有的人,同情所有的人,想讓所有的人都變成善良的人。

結果大家發現「好傢伙比壞傢伙還要糟糕!」痲瘋村的居民雖然染病,但是每日都會演奏音樂,跳舞作樂,這是他們悲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左邊梅達多常常拜訪痲瘋村,不但要照顧病人的肉體,也希望拯救他們的靈魂。他用一條腿走路,身穿黑衣,莊嚴端正—總是整天說教。在他面前,沒有人敢開懷歡笑。沒有了歡笑,只好時時刻刻面對自己的病體,絕望哭泣。他偷偷觀察胡格諾人的存糧還有多少,責怪他們農產品定價過高,還到處發散這個消息,使胡格諾人生意都作不成。

「德拉壩的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流逝,我們的知覺變得麻木。在同樣不人道的邪惡和美德之間,我們迷失了。」 故事的最後,兩個半邊的子爵終於無法再忽視對方,於是來一場決鬥。木匠皮卓邱小心設計,讓兩半梅達多都受傷了,醫生崔老倪用事先準備好的「一哩長」的繃帶,把兩半的子爵緊緊的纏在一起。痊癒之後,梅達多又變回一個完整的人。他不好也不壞,有善也有惡。由於身體被切成兩半的經驗,他變得更有智慧。他生活快樂、兒女繁多、統治公正。  

 

左腦右腦,也不是各自為政,更無法分別開發。  

卡爾維諾說明了他為什麼寫這個故事。身為作家,他認為當然應該寫他必須說出來的唯一一件事:「該如何面對我的時代、我的生命裡的難題」。因此,他寫了《分成兩半的子爵》(1951),《樹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騎士》(1959),三本書合稱《我們的祖先》三部曲。這三個故事和起來,描繪出當代人類的族譜。 這三本書如果能一次看完,讀者就更能體會卡爾維諾為何這樣說了。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一個被砲彈轟成兩半的人體,各自繼續活下去。卡爾維諾自己說,這個故事除了討論缺憾、偏頗等等人性的不足外;也表達他對冷戰分裂世界的嫌惡。

《樹上的男爵》決定自己一輩子要在樹上度過(連娶妻,他都絕對腳不落地,跳過一株一株的樹來完成這個任務)。這個故事討論人的孤立、疏離、人際關係的困難;也討論知識份子在理想幻滅的時候,該如何在政治中知所進退。

《不存在的騎士》是一具空的甲冑,卻自認是有生命的人。這個故事探索空洞的形體,與具體的生命實質,還有自我塑造命運;也討論現代人受限於制度的困境。

分成兩半的子爵復合在一起,更完整。三部曲合在一起,意義更豐富。 尤其是《分成兩半的子爵》常常讓我想到認知神經科學中,腦的分工和運作方式。

「神經科學」或「認知神經科學」很有趣、很重要,也常常被誤解。市面上討論大腦功能的非科學性的文章或媒體中,讓我吃驚的有兩件事:這些訊息往往錯得離譜;而這些說法常毫不懷疑的被照單全收。 這些說法包括,皮紋檢定、左右大腦分別開發,甚至包括感覺統合等等。

皮紋檢定是用電腦分析小孩的十個指紋,來斷定孩子將來可以當博士,還是智能不足。由於篇幅的關係,我無法詳細說明細節,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基本的大腦生理知識告訴我們,這個理論是完全錯誤的。我常開玩笑說,指紋只能做刑事案件的鑑定之用(像CSI影集),與智力、性向都無關。但是民眾常被各種專有名詞迷惑,心中不起懷疑。 左右大腦分別開發,也是沒有根據的。人腦的確有分工,但是左右大腦不是各自運作,各自為政,分別開發的。  

所謂大腦的分工,是相對而非絕對。  

大腦如何運作,一直都是個很有趣的題目。這方面的研究,在十八世紀,有一位奧地利的醫師Gall提出「顱相學」,這派的人認為大腦可以分成三十五個區域,每個區域負責特定的功能。負責某個功能的區域如果越大,就表示功能越好。所以光看頭顱的外型,哪裡凸出,哪裡不凸,就可以判斷這個人的一切能力、特質和命運了。這個說法早早已經被科學的證據推翻了。

這裡,我簡單的說明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大腦的幾個基本概念。第一,討論大腦的分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大腦也不是完全休息。所以當我們說「右利(用右手為主)的人,語言區大多在左腦」時,並不是說右利的人說話、看書的時候,只有左腦在運作,右腦在休眠。左右分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以這個觀念為基礎,我簡單說一下大腦如何分工。一般來說,左右大腦相比,右腦比較負責情感、整體訊息、空間、音樂韻律;而左腦比較負責理智、局部訊息、時間、結構等等。如果要說男女有別,男性的大腦區域比較集中(例如語言區集中在某處),女性的大腦比較分散(會由比較多大腦區域負責語言功能)。再強調一次,這些比較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第二,大腦除了分工之外,更重要的是合作。左右大腦的形狀,各自像一個半球形。兩腦之間,有一個重要的神經結構,叫做胼胝體(corpus callosum),是連結兩個大腦半球的神經束。所以我們雖然有兩個大腦半球,但是兩腦的訊息,很迅速的就可以透過胼胝體傳到另一邊去,所有訊息很快的整合起來,所以當我們在看風景、聽音樂、開車、走路、購物、記東西、搭配衣服等等,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是整個大腦在合作。 胼胝體另外有一個重要的性別差異。女性的胼胝體比較粗,所以傳送訊息比較多,因此女性原則上比較多愁善感,是有生理的理由。 第三,要訓練大腦,基本上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多接受訊息,多思考。只有多思考,大腦才能建立起綿密的神經網路,使我們思想敏銳,判斷事物更明快,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也是為什麼死記死背對大腦的發展沒有幫助。同時,兩邊大腦因為有胼胝體緊密相連,所以我們也沒有辦法讓右腦休息,單純訓練左腦,或讓左腦休息,積極來開發右腦。我們也無法隨意改變腦波。更沒什麼教材、食物、補品,讓我們來開發小腦。

要多接受訊息,多思考。看好書,像卡爾維諾的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義大利作家馬可‧貝爾波利帝(Marco Belpoliti)在他的書《L’Occhio di Calvino(卡爾維諾之眼)》中說,托馬斯‧曼看世界,是將身體長長伸出欄杆,卡爾維諾看世界卻是從迴旋式樓梯的天井躍身而下。他用這個比喻,來描述卡爾維諾的視野。因為從天井躍身而下,卡爾維諾想看什麼?能看到什麼?能看多少?能看多清楚? 看卡爾維諾的書,就像被他帶著,也從天井一躍而下。  

完整的人,才有能力作完整的事。  

《分成兩半的子爵》,梅達多被轟成兩半,又回到一個完整的人。藉由這個荒謬諷刺的故事,我們瞭解完整與缺憾。這讓我想了很多。也聯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戰火浮生錄】。

【戰火浮生錄】(1981)是一部法國電影,法文片名是Les Uns Et Les Autres,就是「這些人,那些人」的意思。導演克勞德‧雷路許,用四個猶太家庭如何在二次大戰時受德軍的迫害,戰後如何浴火重生的故事,來呈現二次大戰前後,在這種特殊的時代中種種人性的表現。四個家庭的第二代,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有投奔自由的俄國芭蕾舞家,曾經在希特勒面前演奏過的德國鋼琴家,法國小提琴家和美國指揮家。電影最後,這些藝術家共聚一堂,在巴黎凱旋門,參與紅十字會的義演現代舞「波麗路」。這是一種救贖的行動。 戰爭的可怕,戰時的種種邪惡和光明,透過如此複雜的故事結構,不同的人生遭遇和選擇,從多重的角度來呈現,更能讓觀眾對整個大時代,對人性有多一點思考。

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兩半子爵合體,成為又有善又有惡的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才有能力作完整的事。【戰火浮生錄】,四個家庭,無數善行與惡行,編成一個複雜而完整的圖像。就像我們的大腦,雖然不同區域負責不同功能,但是整體大腦合在一起,這一半,加上那一半,才是我們大腦真正運作的方式,也讓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人格,成為一個完整又獨特的人。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74期
《魔鏡魔鏡,可知我心--讀小說,談心理》於各大通路熱賣中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4222

------------
2017年春季人本教育師資培訓,邀您和鄭谷苑老師一起,思考「大腦認知科學與教育」
完整課程請見:http://hef1987.pixnet.net/blog/post/345687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