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些對於森小的好奇或疑問,有部分可以在基金會網站的「森小專區」獲得解答。
因為有的人是從基金會網站連過來,也有不少人是從這邊再連回去看
所以就都把網址整理整理貼在這邊給大家參考(請直接點下就可以連結過去囉)

走過從前:關於森小創辦及創辦之初的一些紀錄&QA
【尋覓森林的坎坷之路-森林小學的過去與未來】
【公文往返】
【為森林小學向教育部質詢】
【森林小學1989年答客問】

【森小家長會給教育部的一封公開信】

森小現場:關於森小的生活&教學記錄
【森小特別課程介紹】
【電子雞風暴】
【我心最深處】
【森林小學人文課一隅】
【聽說讀寫樣樣都有趣-森林小學生活化的國語科教學】
【他們爭取的畢業典禮】
【到森林找果實-森林小學校長和主任談與教師間的互動】

【馬戲是馬的遊戲嗎?】
【今年的森小很藝術-開學典禮又一章】

森小家長的話:家長的回饋
【我的孩子森小畢業後-兼談目前國中校園現況】
【我和我的森林小子】

備註:人本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hef.yam.org.tw/index01.htm
這些文章大多是2000年之前的森小教學狀況,與目前的情況會有些差異,較近期的關於教學的文章會陸續發表於人本教育札記,發表後也會將部分轉貼到BLOG上。
而「森小家長的話」雖然也多是2000前的文章,看來,卻與目前環境差異不大......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威羲 /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執行企畫
人本教育基金會由一群義工和工作人員,組了一個假日生活輔導小組,每個月開大約三到四次的會議討論教案,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下午到新店地方法院,擔任榮譽觀護人的工作,幫大約二十至三十位青少年上課。

來這裡上課的青少年,年齡大約十五歲至十八歲,有的還在上課,有的輟學了,有的常用的字不太會寫,有的高中不知道念了幾所,大多因為偷機車、販賣盜版光碟等原因,被法院裁定接受大約五到十次、每次兩個小時的假日生活輔導。


那個很給面子的小孩
在談這次教案和小孩回饋前,讓我先說一個小孩的故事。

這個小孩,來法院的時間大概有十次以上,他的上課和出席的狀況一直很好,特別是在我們很需要知道小孩的想法,但實在沒有小孩願意回應的時候,如果點名他發表意見,他每每都很給我們面子,適時振奮教案的氛圍。但是,我們的課程為了照顧程度比較落後的小孩,經常會調成比較緩慢的步調,他的回饋總是一邊稱讚課程精彩,一邊抱怨說,我們講得太簡單了,下次請講難一點的題目,講有深度一點的題目。

這個月要去法院前,我們接到他打電話到基金會問,今天是不是我們去上課?因為今天是他最後一次來假日生活輔導,執行完畢,他就結案了,所以他想確定是不是我們上課,如果不是我們上課,他寧可選擇打工。這個小孩的決定,在執行教案前產生一股暖洋洋的電流,直直穿透每個義工。


無所不在的歧視
這個月,教案的主題是歧視。

長期接觸小孩的經驗告訴我們,法院的小孩遠比一般小孩更加敏感與細緻,平常人失去感覺,變得麻木的事情,他們依然保有最真的感受,而情緒也早已被撩撥得波濤洶湧。設計「歧視」這個教案的時候,我們第一優先考慮的就是,避免小孩以前不愉快的經驗,讓他們一聽到這個議題,便先入為主地認定大人又要說教了。

所以,我們決定先不跟小孩談教案的主題是什麼,改用小孩毫不覺察的事件或情境,習以為常的戲謔口語當例子,讓小孩自己覺察,「差異」無所不在。我們相信,讓小孩看清差異,並協助他們整理心情,他們的敏感與細緻一定可以引導他們發展出面對差異的能力與方法。

首先我們搭配今昔對比的圖片,跟小孩談公共空間或家庭空間,以前到現在,體貼不同使用者的個別需求所做的改變。

再來我們談校園內大人與小孩的肢體暴力,因為大人與小孩的階級差異而有不同被對待的結果。我們以二○○六年十二月花蓮中城國小爆發的體罰事件和小孩之間在校園內打架,來當成對比,跟小孩談老師打學生,讓學生和家長身心飽受創傷,不用停職不用被輔導,判了刑期,可以換成四萬元台幣罰金了事;小孩在學校打架卻要被記過、退學、輔導轉學,請小孩想想,為什麼兩者之間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接著我們介紹「台客」。我們先講「台客」的淵源,點破現在大家用這個辭彙時,說的人,本質是帶著輕蔑的態度,聽的人,事實上是有被訕笑的真實情況。面對這種嘲諷,有人主張這是種污辱,必須立刻停止使用,推動社會去污名化;有另外一批人,像搖滾歌手伍佰,認為要用轉化的方式,把揶揄變成自己特有的風格,舉辦台客搖滾嘉年華。

最後我們談,東西方語言不約而同透露了社會對於左撇子的輕視。因為閩南語說左手,是「倒手」,右手則是「正手」;英文中的左邊是left,字根有「衰弱」的意思,右邊是right,就是「正確的」,然而很多左撇子被矯正成右撇子後,不覺得哪裡不好,習以為常地生活著。


寫下被歧視的經驗
四十分鐘過去,只有一開始三個小孩,在課堂小小打了瞌睡,醒來後也加入聽課行列,而且每個小孩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我們說的故事,思索著我們提出來的問題,特別是講到校園體罰和左右手這兩個例子的時候,小孩的表情與反應,顯示他們很在乎也很渴求想知道更多。

這個想明白事理、學習新知的氣氛,再次鼓舞了所有參與授課的義工,對於之後要進行的小組討論,原本沒有把握的我們,在下課休息的言談間也都充滿了信心。

小組討論的時間,依照過去的經驗,小孩比較願意把想法寫下來,直接兜小孩發言,效果好好壞壞情況難以預料。所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決定先擬定三個問題,依序是:「歧視人的人在想什麼?」「人為什麼要歧視人?」「下次再被歧視,你會怎麼辦?」小孩可以一面填寫問卷,一面整理自己的思緒。

之後再由每個帶組的大人,說一個自己感覺被歧視的故事開始,讓小孩知道,大人也會遇到這些不開心的事情,也會因此感覺憤怒、不受尊重。最後,大人再藉由問卷上的資料,和小孩聊他們的經驗和想法。憑藉小孩自己的文字和小孩討論,效果的確很好,每一組小組討論,都有很深刻地回饋。


小孩的發言和回饋
以下是我們整理小孩的發言和回饋:

小孩A:
我覺得我爸爸要求我的事情,他其實也做不到,我以後一定不要變成這樣的大人。而那些歧視人的人,是很需要自我肯定的,所以才看不起別人。當我自己下次被歧視後,我會選擇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並提醒自己不能犯一樣的錯。

小孩B:
我會故意去逗那些功課好、看不起我的同學,因為我更看不起他們。我曾經把一個同學惹到動手打了我,結果老師沒有處罰那位同學,我以前只是生氣,現在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待遇了。

小孩C:
會歧視人的人,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有一天變成他們歧視的對象。

小孩D:
這個教案真正要談的內容是,人如何看待和自己有差異的人,而那些歧視人的人,應該是很自卑的,當他自己下次被歧視後,他會選擇默默無言地離開。

小孩E:
我覺得歧視別人是人性,當我下次被歧視了,我會跟對方講道理。

最令我們覺得感動的,是小孩E說的另一段話:「針對這個教案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但是這個教案讓我想開了很多糾結在我心中的事情。」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25期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英
有一位記者暑假跑到森林小學來採訪,指明主題是「誠實教育」。負責接待的同仁開首就說:「辦壁報、演講比賽、寫作文、寫心得報告……,」記者小姐提筆就記,然後我們的同仁說:「以上的種種,我們都不做。」記者小姐傻了,問說:「為什麼?」答覆是:「因為,那些多少都有一點不誠實。」

教育部所推行的各種方案之中,惹人笑的很多,其中最好笑的,莫過「誠實教育」。聽到的人沒有不笑的,有的大笑,有的冷笑,有的偷笑,不管怎麼笑,那意思無非就是說:「誠實教育?別騙人了好不好。」

然而在森林小學,我們是「不騙人的」:我們就沒有所謂的「誠實教育」。這就好像人們可以賣熱食、速食、自然食或其他亂七八糟的食物,但從沒有聽說過有賣「可吃食物」的,既然是食物哪有不是給人吃的呢?

教育,本來就是「追求」、「澄清」事實真相的過程,這當然也包括著追求客觀世界的真相,和澄清人自己內在的真實在內。認識、接納、承擔,並表現這些真實,就當然是一般意義的「誠實」;我們真的很難想像會在一種以誠實命名的教育,好像還有不誠實的教育似的。

「偷柚子」教案
暑假森小的某一天下午,在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一個不留神,就有好多孩子手上拿了好多柚子回來,不用說,那個平常不住在這兒的鄰居倒了楣。事後,我們在每一個寢室的小組座談裡,仔細地為孩子們解說了「私有財產」的觀念,隔日的全校生活會上,討論了一封由老師起草的信,在信裡面,大人小孩共同表示了「偷柚子」的歉意、願意賠償(老師們決定由學校出錢)的誠意、想和鄰居交朋友的心意,還告訴我們那位未曾謀面的朋友,我們並不因此處罰任何一個人,也呼籲他不要因此喪失了對人的信心。

所有摘過柚子的孩子都爭著來在信上簽名,沒有一個想逃避,讚他們的臉上,都閃耀著一種自信、自尊、快樂、滿足的光輝!

誠實是一種能力:它是認識和分辨真實的能力(要能區分野生和種植的柚子,要明白尊重私有財產在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裡的意義);它是發展成熟人格的能力(要能如實地面對自己的私慾,要認真理清它在自己內心世界裡的動力方向);它是解決困境的能力(當主人不在的時候,要能想出辦法彌補已經發生的「偷摘」錯誤);它是承擔後果的能力(柚子既已摘下,就得賠償,但孩子們沒有經濟能力,所以由學校來承擔,這也表示孩子不是孤獨的,群體就是力量);它也正是「愛和信心」的能力(要能真正地寬容犯錯的人,並對他永遠有信心,這是那些沒有摘柚子的孩子和柚子的主人所必須學的。)

誠實是一種能力,正如人的其他的能力一樣,是有待發展的;教育,就是促成這種能力的發展,無論是在知識上,或是在感情與道德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華盛頓與櫻桃樹、放羊的孩子與狼,這些故事都對人的「誠實的能力」沒有幫助,前者指出了誠實的獎賞,後者指出了不誠實的懲罰,一則利誘,一則威逼,卻都沒有提供事實的真相,現實世界裡所呈現的反面教材,還更真實一些呢!

從某個層次上來看,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體驗過「誠實」所帶來的那種「理直氣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安安穩穩地活著」的喜樂。

註:原載於《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天下文化出版。初刊於人本教育札記39期論壇。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在師培課結束後,學員寄給我的MAIL。經過作者本人同意後,貼上來給大家「感受」一下師培課的樣子。我覺得威云很厲害的抓到了整個師培課設計的「精髓」,而且樂在其中,這樣,真好。
文◎威云(2007師培秋季班學員,十年前曾在基金會實習過一陣子)

人本一直以來都是最重視回饋與讚美的。收到小由的紙條很感動ㄋㄟ。

整個師培的課程,除了補課交的作業,我沒交過回饋單,因為,我覺得東西需要消化、沉澱與整理。

10多年前,人本在我體內下的【蠱】,是我再走進人本的原因。

對於我來說,上師培是為了要【放毒】與【解毒】。出社會工作10年,矛盾與衝突,讓我很累,我需要替自己的心,找個【放心】的地方。

曾有人詢問過,課程的內容安排的考量是什麼?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上課久了,自然會浮出在每個人心中,教育廣義的說是沒有範圍的,而老師更不能自我設限。與教學有關的課程,是教師養成的基本,但是建築、醫療、歷史、媒體、社會正義、自我了解與解放...人的生命才會因此更豐富,也才更有能力去面對與處理,教學這樣的事情,而有時我喜歡這些課程,更勝於基本課程。

在我工作經驗裏,有部分時間是擔任講師或是輔導師的角色,我認為,【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對於社會新鮮人,我會更加仔細,因為基礎的了解與思考很重要。

在課程中,大多是在談小孩教育,可是同時間,我會思考經驗中的成人教學經驗,面對大人,事情與方法就無法這樣單純。對於習慣性不思考的人,在職場上,你只能盡力,協助他慢慢思考,但是基本上,成效不大,而且還會被潑冷水。如果堅持自己的理念,內外夾擊下,生命經驗裏的威權,就會開始擴大。

我以為我的教學已經很活,但是我對於【教】的執念,其實,會變成暴力教學的元兇,強迫學員吸收【我認為】要好好學的東西。佛洛姆的東西,很硬,很不容易看進去,但是,很有幫助。

課程中安排學員討論與上森小攪和,是很重要也很棒的,你可以找到聽的懂,認同你想法的同伴,人的心,也漸漸的得以伸展。不過要是上森小的時間可以早些,大家就不會,剛剛才有點熟,就因課程結束,分道揚鑣了,感覺有點可惜。

參加師培的課程,讓我單調的上班生活,多了出口。以前每天上班12小時,甚至14、15小時,回到住的地方只有睡覺,談論的話題內容,都是工作的抱怨,後來不用加班,可也沒有別的搞頭,原來,我已經忘了如何生活。

喜歡小由辦的 Bonus 課程,可以知道小由是個辦課有想法的人,無論是【紀錄觀點】或是後來課程延伸的【蘇建和案】,都能感受她的用心。

說說人吧,人是我很有興趣的部份

小由
漂亮的甜姐兒,雖然有拒絕長大的傾向,但是有著迷人的個性。讓人感動於她單純、直接的熱情與想法。
(為何小由叫小由? 不是小遊?小尤?小油?小游?小郵?小猶??????)

俐雅
溫柔中有強韌的堅強,接觸後才知道,內蘊無窮的能量。

青蘭
屬於朱朱派。給人滿滿的愛的感覺,是那種滿出來的愛,談到小孩,,眼睛是發亮的,對於小朋友的問題,已經到揮灑自如的境界。

思妤
帶點豪邁,很適合與青少年【到ㄉㄧㄣ】(台語),不知道是因為跟青少年一起的關係,還是本身就是這樣的個性。

麗芬
是我這次唯一接觸到以前的【老人】,說沒變,是沒變,但是,也有些不同。就如同她上課所說的,「以前是帶刀帶劍的進入校園,現在是先詢問他們可以如何幫忙」,就是這重感覺吧。

威羲
屬於史英派。辨證的方式,很像史老師的風格。

就如同小由的觀察,在課程中,我很快樂,謝謝大家。

備註:後面提到的人名,大多是講師,有的這次也會來上課,有的沒有。威羲則是小組討論的小組長。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謝淑美(人本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
暑假期間,小羽時常會跟著媽媽一起到人本教育基金會上班;自從知道再一個星期森小就要開學了,小羽就很興奮,每天都會問媽媽:「為什麼還不開學?」
看她心急的樣子,媽媽忍不住問她:「你為什麼那麼急著要開學啊?」
小羽說:「人家很想嘉淳ㄟ!」
媽媽說:「想嘉純,我們可以邀她來家裡玩啊 !」
小羽說:「不一樣啦,在山上比較好玩,而且在森小,早上還可以看太陽升起來喔!」
「哇,你們都這麼早起啊!?」
小羽說:「對啊!」

然後,小羽突然露出得意的笑容,說:「這學期我還要拿全勤獎,妳參加父母班也要全勤喔!」
媽媽笑著反問她:「為什麼你全勤,我就要全勤啊?如果我不全勤,你就不全勤了嗎?」

小羽愣了一下,說:「我在山上,又不會知道你有沒有去上課?」
媽媽說:「我是說如果啦,如果我不全勤,你就不全勤了嗎?」

小羽想想,搖搖頭,說:「我還是想全勤,因為我想拿到全勤獎的禮物。」
媽媽說:「那如果我送你更可愛的禮物,請你不要全勤呢?」

小羽再度搖搖頭,說:「我還是想全勤,我想更聰明。」
媽媽說:「變更聰明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嗎?」

小羽想想,說:「不知道ㄟ,可是我還是想全勤,雖然有時候我也會想翹課看看,但最後我還是會去上課,在外面其實也很無聊ㄟ!」
媽媽笑笑說:「這問題你再慢慢想吧!不過如果你真的做得到全勤,我會很佩服你。」小羽睜大眼睛問:「為什麼?」

媽媽說:「因為每堂課,你都得要決定要不要上課,如果你每次都是想過才做決定的,那你會變成一個很會做決定的人;而做了決定還得去做到,如過你又都做到了,那你就是一個很有意志力的人了,這不是很了不起嗎?」

小羽很得意的說:「我一年級就做到了啊!」
媽媽說:「是,所以我一直覺得你很棒啊!」


過了一會,媽媽說:「妳們寢室這學期有幾位新生喔!」
小羽說:「他們比我小嗎?」

媽媽說:「有幾個比妳小,有幾個跟妳一樣要升二年級了。如果他們想家,你會幫忙安慰他們嗎?」
小羽本來說:「不會。」

媽媽好奇的問她:「為什麼?」
小羽說:「我不會照顧啊!」

媽媽說:「那妳願意告訴他們你的方法嗎?」
小羽說:「嗯!我會跟他們說『你們心裡的鎖還沒打開,這樣你們心裡的迷你小媽媽沒辦法出來』我還要率領我們班的人去跟老師說:我們還小,沒有辦法得到『大手牽小手獎』,但我們要有『小手牽小手獎』」

媽媽大笑說:「哇!了不起,如果你真的做得到那很厲害。」
小羽問:「為什麼?」

媽媽說:「因為妳們年紀很相近,要照顧彼此不是很容易,如果他們不領情或搞不懂你在幹什麼,你不要太難過喔!」
小羽說:「嗯!」

媽媽說:「妳真的很厲害!」
小羽露出調皮的笑容說:「我怎麼覺得你好像感動得快流眼淚了!」

媽媽再度大笑:「所以妳心裡已經做好開學的準備了?」
小羽說:「嗯!早就已經十足了。」


媽媽說:「雖然妳二年級了,但你知道的,如果你想家,還是隨時可以回來喔!媽媽永遠歡迎你。」
小羽伸出一隻手對媽媽猛搖,誇張的笑著說:「不!」
媽媽說:「難道你打算這學期每週都要待完五天四夜,週間都不回家了嗎?」
小羽嘴巴裂到兩頰,笑著說:「對!」
媽媽裝著要施法把她吸回家的樣子,小羽笑著逃到一邊,再次堅定自信的說:「不!」


就這樣,2008年9月,還沒滿8歲的小羽,決定氣宇軒昂的邁向她的二年級!
沒有半絲半毫的恐懼,有的是對自己滿滿的期待與對世界殷切的熱情。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確定是2008年10月29日起至12月13日止,每週三晚上週六下午上課,共計17次上課及兩次小組討論。(12/13是早上上課,另外11/29~11/30為兩天一夜研習營)
課程內容除了每期都大受好評的課程之外,這次也邀請到了在各個領域都有精彩展現的老師,來幫我們開拓視野。
9/1新增課表,9/10新增簡章下載(請直接點下去連結),所以,已經可以開始報名囉!

最後的課程和介紹,會再貼上來,也會再MAIL給有要我寄給他的人

 日期

 課程

 講師

 10/29(三)  人本教育的理想與實現  史英 /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11/1(六)  森林小學提供的教育  林青蘭 / 森林小學主任
 11/5(三)  教與學的原理(一)  史英 /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11/8(六)  如何使孩子不淪為你的寵物?
 -動物權.兒童人權與人本主義
 黃怡 / 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教師、
             人本教育札記總編輯
             資深專欄作家、雜誌編輯
 11/8(六)  小組讀書會(一) 佛洛姆.存在與佔有  各組小組長
 11/12(三)  教與學的原理(二)  史英 /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11/15(六)  看媒體.做自己  馮賢賢 / 公共電視總經理
 11/15(六)  小組讀書會(二) -佛洛姆.愛的藝術  各組小組長
 11/19(三)  重建自我圖像  朱台翔 / 森林小學校長
 11/22(六)  體罰,應否?!
 座談會
(含九命人紀錄片播映)
 與談人:
 陳生慶 /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室秘書
 九命人紀錄片主要拍攝對象。
 蕭逸民 / 人本基金會專案秘書
 11/26(三)  我們所不知道的台灣史  張炎憲 / 台師大兼任教授、
                 前
任國史館館長

 11/29 ()—11/30()二天一夜師培研習營-----------------地點:森林小學 

 11/29(六)  森林小學的生活教育  陳佳玉 / 森林小學資深教師
 11/29(六)  補破網與望春風—台灣的教育與未來  馮喬蘭 /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
 11/29(六)  森林小學的教案設計  林青蘭 / 森林小學主任
 11/30(日)  打破心智階級,給弱勢少年人本教育  江思妤 / 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
 12/3(三)  誰來同意?誰做決定?—談醫病關係  楊秀儀 / 陽明大學 公衛系副 教授
 12/6(六)  請問蕃名?  馬躍比吼 / 紀錄片導演
 12/10(三)  無權力者的權力
 —如何看待犯錯的孩子?
 李茂生/台大法律系教授
 12/13(六)  快樂的老師 自己的主人  朱台翔 / 森林小學校長


【招生對象】

1‧想成為森林小學教師、實踐教育理想者 (需大專以上畢業資格,不需教育學分或師範院校相關背景,請附歷照)。
2‧想瞭解人本教育;對人、對教育有興趣者,從事教育相關事業者,純粹個人進修者。(沒有任何條件限制)。
3‧在職教師/實習教師進修。

【上課期間】
2008年10月29日起至12月13日止。
每週三19:00-21:00,週六14:00-16:00,共計17次上課及兩次小組討論。
*12/13(六)上課時間為10:00-12:00
    11/22(六)因加映九命人紀錄片,上課時間為13:00-16:00
    11/8、11/15小組討論時間為16:00-17:00(加上上課時間,就是14:00-17:00)

【上課地點】
台大物理系凝態中心112教室
詳細交通方式可參考上一期師培課的地圖:http://www.wretch.cc/blog/hef1987/10064928

【報名相關訊息】
費用:5200元(含書籍、講義。研習營餐費及交通費另計)
課程並開放單堂選課,每堂400元(單堂選課亦需來電報名)
報名表及詳細課程訊息請電洽 02-23670151-173 小由
或MAIL至crescent@hef.org.tw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文◎蕭紫菡
「有一次,我要將食物丟給路邊的一隻狗吃,結果,另一個人要我等一下,她去拿了一個盤子來,把食物裝好,再端給狗吃。那時,我真的感受到,我是在施捨,而她是真正尊重生命的人。」
~黃俐雅
在談論孩子為什麼會虐待動物之時,最常被碰觸到的問題就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人能對另一個生命的痛處失去感受?學校提供給孩子的「生命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呢?五月八日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座談會上,與會者有以下共識:

情緒出口.同理心.存在感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生賴孟泉覺得,我們如果想要改變社會,缺少了三樣東西,他說:「首先是情緒表達,成長過程裡,我們的情緒常被抑制,像是不准男生哭,當我們安慰一個人,總是叫他:『不要哭,不要怕。』以致我們的情緒常常沒有出口。而媒體又常教人以『灑狗血』的方式表達情緒,哭就要哭得呼天搶地,間接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當一個老師生氣,他明明可以直接跟學生說他的感受,但他常用很大的強度去表達,做出不好的示範。」

第二個缺少的,便是同理心的培養。賴孟泉表示,好比當大人看到孩子動手去折金龜子的翅膀時,所能做的可以不只是口頭制止,「大人可以帶孩子一起想像,讓孩子把手背到後面,想像他在走路時,若有人無預警地去動他的身體,是什麼感覺?這些感受是需要訓練的。」

第三,是對存在議題的探討。賴孟泉說:「人要無時無刻去練習面對死亡,才能面對生命。我們常在假設我們不會死的情況下,去面對很多事情,所以,兩岸會不會統一、擁有的財產有多少、考試考幾分…這些外在的問題,往往都比『我為什麼活著』來得重要。當人對死亡失去感受,對生命的意義也就容易失去感受。」
以上三者,都會使我們對生命的感覺流於鈍化。

請尊重的面對生命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則表示,學校大人對待動物的方式,也會影響孩子對生命的態度,是走向關懷還是鈍化?他以英國為例,他說:「英國的學校在談動物教育時,是不贊成將動物帶進教室的,他們往往以布偶代替,重點是老師在講解時,對待布偶的態度就像對待真的動物一樣。」

朱增宏說,反觀現在許多學校,在課堂裡對待動物、抓流浪狗的方式,都一再告訴孩子們:「這樣是可以的!」而當動物變成與人類無關的「他者」時,「距離,就會造成對生命苦痛的鈍化!」

然而是什麼原因,會讓人進而把動物當成虐待的對象?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從社會階級的面向說,「當我們把生命弄成很多條件、很多分數、很多列表的組合體,那些被排擠到最底層的人看到:『整個社會比我差的,大概就只有動物而已。而當他遇到挫折,社會又沒有提供一個補給站給他時,他就會想虐待、歧視比他更弱的生命。』」

但,社會階層如果是件事實,我們一般人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不要成為壓迫生命的共犯?李茂生說:「當你能確切了解死亡,了解那種痛苦,你很難不去熱愛生命。」他舉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我家的狗『阿弟』在死亡前兩個星期,我看著牠,牠怎麼痛苦,我就怎麼痛苦,牠最後閉上眼睛那一刻,我摸著牠的頭,更了解什麼叫做死亡,什麼叫生命。」

「當你能正視死亡,正視在你面前的每個生命,了解牠的苦悶,理解社會給他的壓力,你就能在這不平等的結構裡多付出一些。」他強調,學校老師不應只是消極放任地面對生命教育,而是,「要透過周遭的生命語言去傳達,什麼叫做尊重。」

帶孩子愛到「點」上 
那麼,究竟該如何將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化為實際的教育作為呢?賴孟泉說︰「有相當多的心理學及科學證明,同理心是需要被培養的,首先,我們要相信,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同理心,只是有時我們太忙,或忘記了。平常路上看到一隻小狗,問問牠的感覺,都可以是同理心培養的一環。」

賴孟泉認為,根本的源頭還是在我們生死教育的內涵究竟為何?他說,「生死教育不應只是談自殺防治,那是基於一種『怕死』的心態,而不是面對生、正視生、同理生。生死教育,應該是帶孩子深入地去探討:到底生命是什麼?怎麼關心生命?什麼叫做關心?」

人本屏東分會副主任黃俐雅說,大人應重新帶孩子理解,什麼叫做對動物的「愛」?她以日前熊貓要不要來台灣的問題為例,她說:「熊貓來台灣,許多大人覺得很好,讓孩子多認識一種動物,而且在提供食物方面也沒有問題。但是,讓牠們在這裡生下下一代,真的是好的嗎?在動物園展示的過程裡,看起來大家好像很愛牠,但也無形剝奪了牠的自然能力,如果不養牠,牠活得下去嗎?我們是不是在以復育為名,實質上在消費牠呢?大人如果能帶孩子思考,如果你是熊貓,為了讓你給別人看,你必須失去自由,你的感受是什麼?我們認為對熊貓的愛,真的有愛到『點』上嗎?」

黃俐雅說,一切的愛,要回到「愛的方式對不對」上頭來看。而當愛的點對了,人自然會成為一個真正有生命、有內在有感受的人,她說:「有一次,我要將食物丟給路邊的一隻狗吃,結果,另一個人要我等一下,她去拿了一個盤子來,把食物裝好,再端給狗吃。那時,我真的感受到,我是在施捨,而她是真正尊重生命的人。」

黃俐雅說,大人應該從日常生活裡,帶孩子多從每個小細節,去體驗每個生命的細緻感受,也去正視、激發自己的每種情緒,因為,「當一個人容易感動時,自然對別的生命,更有感覺。」

◎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29期,此文亦為喚起愛與感覺的生命教育系列座談會第一場之座談會後整理。
◎ 原文轉載自7/29出刊之人本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47036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同僚/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五月初,一次實習老師返校座談會上,一個很有活力與創意的優秀實習老師告訴我,說她不想當老師了。熬了將近一年實習的日子,苦盡甘來,為何不當老師呢?她說老師每天有許多雜務,而且教學有進度壓力很少自主空間,每天只能教一些不太重要的東西,總之:「太忙又太無聊了。」

忙碌,為何還無聊呢?我曾經有一年半的時間,帶領一群國小老師們進行一項創新教學的行動研究。這群老師都是自願參加的,一開始時,很有熱情;只是開學沒多久,她們開會就常遲到,常常抱怨事情太多,無法真正從事創新教學的工作。到底忙什麼呢?我們凡人,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覺,中間總是有許多的事要做,但也確實總不確定自己忙些什麼,不是嗎?為了要當一個清醒的凡人,為了瞭解到底她們有多忙,我建議老師們紀錄每天的活動。

等學期結束,有一位老師真的每天紀錄,透過這份記錄,我們終於看到一個小學老師的忙碌。典型的一天中,一個班級導師固定要做的事情大概有這些:教課、備課、準備學習單、批改作業、處理學生糾紛、答覆學生各種問題、參加教師晨會、指導兒童朝會、指導晨光時間、導師時間、指導健康操時間、指導營養午餐時間、指導午睡時間、指導打掃。此外,還有一些調查表與其他雜務,我隨機選學期當中某一天的紀錄:交新式桌子調查表、交學校日問卷、確認捷運公司戶外教學事宜、交特殊學生調查表、交閱讀問卷、核對學生聯絡網、交學年會議記錄本、開學年會議、交家長代表名單、交領域意願調查表、鼓勵參加鄰近國小主辦千人創意寫生活動。類似這些填表收單的事情,幾乎天天有。

寫記錄的老師回想說,幾乎每次下課離開教室去洗手間回來,桌子上就又堆了一些新的表單要發下或者回收,很難靜心準備教學;剛開學和學期快結束的幾週,情形特別嚴重。這些雜事,讓人忙碌,但是,因為常常不知道表單的作用何在,填了之後,學校通常也不會再讓老師們瞭解整體的意義為何,老師卻得每天向孩子催收,一班三十多人,孩子常常無法同時交,老師得一催再催,讓人煩自己也煩,所以極其無聊。老師們說,教學相關的事,她們都很樂於做,但學校體系卻總有能耐產生這些莫名其妙的雜事,來耗盡老師的時間與體力。所以,能認真把教科書按表操課教完就不錯了,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從事教學創新呢?

但是,仔細想想上面列舉的種種事情,為什麼學校裡非要做這些事不可呢?朝會要指導,晨光要指導,健康操要指導,吃飯要指導,打掃要指導,連午睡也要指導,我們學校系統裡,當老師的是不是指導太多了呢?撇開這些指導孩子的任務,老師們還需要常常被指導,被行政人員指導去參加會議、收發各種表單等等。美好教學相長的時光,就在這些指導來指導去的雜事中消失了。

這讓我想到每回週末時,念小學的女兒總會非常的歡喜,歡喜明天不用到學校,因為她常常覺得學校無聊。想想誰家的孩子不是拿著學費去學校,卻天天巴望放假呢?這不禁讓人好奇,學校如何變得讓老師覺得無聊,而學生也覺得無聊呢?

在大學課堂裡,我總提醒學生要隨時反省自己與環境中習慣性的行為與思想,並要隨時有勇氣去面對任何機構都有的妥協、保守勢力,去進行改革,教育才有可能變得更好。當我也用這樣的想法和一起從事創新行動研究的老師們討論,鼓勵她們去改變不合理的習慣與體制時,她們顯得頗為無奈。不是老師們不知道許多學校教育措施與要求不合理;而是率先對抗體制的人,總會受到體制的反彈壓力,終落得更慘。原來,這年頭老師擔心的已經不是什麼政治迫害,而是「很好啊,妳厲害,有遠見。請妳幫忙嘍!」這種「稱許式迫害」的來臨。最後,出頭的人,總變成事情最多的人,保證比原先因循舊制隨便應付還來得忙碌。老師這樣想,行政人員、校長面對許多的組織慣性作為時,何嘗不是這樣想呢?在這樣因循的組織氛圍中,若不進行重大的組織變革,個別老師除非拋家棄子,日以繼夜工作,否則恐怕是很難在教學上有所突破的。

當我那有創意有活力的優秀實習學生說她不當老師時,我一開始滿失望的,很想講一些「雖千萬人吾往也」的話勸進;但繼而想到學校體制內的種種因循,以及這樣一個充滿希望年輕生命可能的磨損,我一時竟不忍心再開口了。


作者簡介
鄭同僚,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專長為教育政治學、教育行政、與質性研究,曾教授另類教育學、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等課程。由於長年指導實習教師,對於年輕教育者們如何經歷磨練而成為一位獨當一面教師的過程,有最貼近現場的觀察。「準教師之路」專欄,將提供管道給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重新思索我國「師資培育」的歷程。

◎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80期
◎ 原文轉載自8/15發行之人本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education.shtml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2008/07/06
壹、調查數據速覽
詳細請參照教學正常化問卷結果分析—體罰、髮禁。以下為速覽。
一、31.33%的國中生曾遭體罰。對照2007年的59%、2005年的69.9%,今年的比率降低了。但立法的功效竟然只有兩成多,令人失望。

二、以學校為單位來看,71.62%的國中校園有體罰。

三、輿論宣導奏效,有九成國中學生知道體罰是違法的。

四、各縣市的國中生被體罰率都是下降的,只有台中市上升,由41.03%升為43.33%。因為在誤差範圍內,也可以說台中市是維持平盤,但相對於其他縣市明顯的降幅,台中市明顯不夠努力。

五、70.13%的國中生表示學校會檢查頭髮。若以學校為單位來檢視,則九成學校會檢查頭髮。

六、被檢查頭髮的學生中,有55.12%表示,會被強迫修剪頭髮;而有40.80%表示會被記警告。

七、本次問卷同時問及學生所知的老師校外補習情形,計有8.3%的國中生表示,她們的老師在外補習。



貳、身體髮膚 不可傷害
一、教育基本法第八條明定: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

二、立法後,體罰率確實有下降,即使還有三成國中生被體罰(二十九萬三千名國中生),我們仍肯定教育界下降體罰率的努力。但是,從學校與教育局處處理體罰申訴的態度看來(附件一),未來能不能持續下降則令人擔憂。我們的校園向來有「避風頭文化」,等風頭過去,如果沒什麼人在執法,果然徒法不足以自行,那就連樣子也可以不用做了。

三、我們之所以有這種擔憂,除了體罰實例不斷出現,常態編班的調查數據(附件二)也讓我們意識到,假使教育人員的價值體系沒有改變,專業能力沒有提升,違法的處分懲戒沒有落實,那麼學校還是會不斷走「高壓管理」與「分數至上」的舊路子,辦不出適應創新時代的新教育。

四、又譬如髮禁問題。依教育基本法第八條,學生的身體自主權自是應受保障。但教育界好像不認識何為學生身體自主權,又或者說不肯承認學生也是個完整的人,也享有身體自主權,對於將學生直接押去理髮廳甚或直接動手剪學生頭髮,皆毫不以為意(附件三)。表面上說『為你好』,其實更像是『為我們學校升學率好,請你交出你的自主權』。這不得不讓人聯想部分學校處理學生受性騷擾性侵犯的態度,並不真正在意學生所受的委屈,而寧可為了所謂校譽或校長辦校成績,隱匿不通報,犧牲學生的權益。

五、再說髮禁問題。2005年教育部再度行文,通令不得將髮式管理纳入學生輔導管教及校規規定範圍(附件四),一時間校園譁然,似乎失去了剪刀,就失去了控制學生的利器(實在是因為學校習慣控制,不習慣教育)。有學校委屈先低頭避風頭(附件五 燙手的山芋),但很快地,就有主任在台上說『你們不要太得意,不要相信報上說的,我們學校的管理還是不會變』..。上學期更有教官公開說『你們要趕快習慣,下學期就不可能再放鬆了,一定會跟現在檢查的標準不一樣了,你們要趕快調回來』這樣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就因為換了教育部長,就可以恢復老時光恢復髮禁?!

六、台灣要站上世界舞台,擠身文明國家之列,對學生人權的保障,就不能因教育人員的專業、能力或見識不足,而降低標準甚至忽視。若有一批人不懂得用專業的方式教育學生,不是要求其提升、協助其提升,就是換另一批有能力的人。通常如果這家麵攤太鹹、太油、不好吃,人們不是提出抗議要求改善就是換一家好吃的不鹹的吃,總沒有人應該因為麵攤既然存在,只好維持他的存在,所以我們天天還是吃他,不只忍受著難吃,還準備著得高血壓心臟病!身體的健康要優先於麵攤的生存;學生的權益難道不也是要優先考量。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不是為了創造就業機會而存在的,教育的目的是協助學生追求自我實現,而不是為滿足某些成人的控制慾,國家有責任讓學校裡只留下能維護學生權益又能辦好教育的人員。



參、我們的訴求
一、教育單位應透過各種方式,使體罰率在年底前降到零。
二、教育單位應透過各種方式,使髮禁徹底消失。
三、教育單位應透過各種方式,查辦補習老師。
四、本會將繼需接受相關申訴,敬請學生、家長、教師來電。


附件
一、學校面對體罰的基本模式案例摘要說明
二、常態編班的調查數據
三、學校面對髮禁的基本模式案例摘要說明
四、教育部禁止髮式規範的三份公文
五、校方認為學生髮式是燙手山芋的一封信
六、憤怒的家長對學校髮禁表示抗議的來信
七、體罰影片背景說明和三個學校『規勸』髮式的錄音逐字稿

原文出自人本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inter.hef.org.tw/panno/000446.html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2008/06/26
壹、關於『國中教學正常化』問卷調查
在前次『多本的真相』記者會新聞稿中,曾提及這次問卷調查之緣由(請參附件一)。這次記者會中,我們將就『各項輔導課、晚自習』『週末到校上課』『在學校的時間』『學校有分好壞班嗎』等項目進行結果分析。( 詳情參『為學生爭取三八制—2008年校園教學正常化問卷結果分析)

為了讓各位參酌方便,我們將幾個相關資訊簡要羅列於此:
一、各縣市都訂定『學生課後輔導及寒暑假學藝活動實施要點』做為學校進行之依據。(請參附件二)

二、關於課後輔導,也就是俗稱的第八節,大致都會規定:1.不得強迫 2.不得上新進度 3.屬補救教學 4.一天不得超過一小時。

三、寒暑假學藝活動,也就是俗稱寒暑假輔導,大致規定都有:1.不得強迫 2.須是多元的活動 3.不得上新進度 4.不得做為升學準備之用。

四、大部分縣市並未將晚自習(留校自習)列入實施要點。基本上晚自習在形式上由學生與家長自發自主,學校只是借場地。

五、週末到校上課,目前尚未有任何法規命令做為實施依據。

另外,在這份問卷中問及學校有無分好壞班。這是由學生判定,也就是提供學生在現場的目睹。以及,在學生心目中,有沒有被分類。部分學校可能會認為學生誤將能力分組,視為能力分班。我們保留這個可能性。但真正的能力分組,並不能稱之為一個“班”,除非這個能力分組的每一科,都是同一群人在同一組,這樣,就比較容易被誤會成『是一個班』,但這是否為誤會,倒也可以再保留另一種可能性。至於我們訪查的學校違反編班的實際狀況還需教育局提出報告說明。雖然可預料報告的可能狀況,但教育局終究要面對學生家長心中的實情。本會一再接到家長學生申訴,未來,我們將函請監察院調查各縣市常態編班落實情況。

詳細調查數字請見『為學生爭取三八制—2008年校園教學正常化問卷結果分析』。


貳、為學生爭取三八制
一、不在乎多元學習,失去均衡空間
50.10%的國中生表示學校有分好壞班、AB班、升學班、加強班。(結果分析p.3), 全國有13.33%的學生由考科老師上藝術、體育課。(結果分析p.6) ;有60.36%的學生,他們的藝術課與體育課曾被考科借去上課或考試(結果分析p.6)

在加強升學、升學率為優先的思維,正常學習、多元學習的空間一再被限縮。在學習過程中,接觸不同思維模式,接觸不同面向的知識,試著認識差異,從各個角度認識世界…等都是重要的事情。這些影響比拼上第一志願深厚的多,但,卻常被犧牲。

二、額外的上課時間,失去活力青春
82.27%的國中生上第八節課後輔導。而其中有68.79%的學生表示他們是全班都參加了第八節課後輔導(結果分析p.7),八成學生的第八節是在上新進度。

16.19%的國中生參加晚自習(結果分析p.10); 21%學生週末仍須到校上課(結果分析p.12)。在星期六早上七點半之前,全國有1/10的國中生,已經到學校了,那可是九萬多人阿。全國的七年級生中,有1/10週末要到校上課。真是剛進了青春,又失了青春。

有五個縣市,學生週末到校上課的比例,超過五成的縣市(結果分析p.14)分別是雲林縣(80.56%)、嘉義市(61.11%)、嘉義縣(51.56%)。

還有寒暑假呢。也是要上新進度。70.06%的學生表示學校寒暑假輔導課會上新進度。(結果分析p.15)

青春期是人生命歷程裡,面臨劇烈變化的階段。除了生理,大腦認知發展也是,不但快速變化,更是要邁向成熟。他所需要去闖的世界,比教室、比圍牆內的學校,都大多了。這個時候的孩子,不但需要身體的活動,也需要更豐富的心智活動。這時如果只是將孩子禁錮在升學的準備裡,很可能就壓抑了主動出擊與學習的青春,失去了早一點邁向成熟的機會,因為他的腦除了練習升學考試,沒有夠多夠豐富的『別的』。


三、過勞的工作時間,失去生命力
早上七點之前,全國有一半,50.32%,的國中生已經到學校了;然而可以在正規課程結束,就正常放學(以16:30之前計)的學生,只有16.81%。(結果分析p.17)

全國只有9.42%的國中生一天在校時間是九小時以下;有51.99%的國中生一天在校時間在九小時到十小時之間;有37.33%的國中生一天在校時間超過十小時;6.43%的國中生一天在校時間超過十二小時;台灣的國中生平均一天在校時數是10.13小時。連剛升國中的七年級生中,一天在校時間超過十小時的也有31.44%。(結果分析p.18)

我們的孩子每週在校工時超過45小時的比例高達81.78%(結果分析p.21)。這當中還有人達到68.25小時/週;62.75小時/週……一如表列

分類

 在校(含平常上課)工時

 比例

全國學生人數

第八節+晚自習+週六+週日

  68.25小時

 1.75%

  16,584

第八節+晚自習+週六

 62.75小時

 5.51%

 52,217

第八節+晚自習

  56.25小時

 8.09%

 76,668

第八節+週六

  51.5小時

 10.05%

 95,242

 第八節+週末(週六或週日任一天)

 50.5小時

 12.49%

 118,366

第八節

  45小時

 53.94%

 511,183

這樣拼,到底會拼到什麼?台灣是全世界青少年睡眠時間最短的國家,如果這是一個焦躁的島嶼,那也難免。

為學生爭取三八制
一八八四年,美國工人因為工作時間過長、長期被資本家剝削,他們起而要求三八制--要工作八小時,教育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而在一八八六年終於成功。這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三八制對一個工人來說,只不過是最基本的生活尊嚴,現在勞工條件的思維早已不限於此。

我們的孩子也需要三八制。八小時上學、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己的時間。在上學的時間裡,正常學習,不成為升學的工具。在睡覺的時間裡,安心睡飽,不需要趕去早自習被考試。在自己的時間裡,去活動,去玩,去與家人相處,去好好思考,去多多涉獵,去………。

讓孩子更健康一點,學習更正常一點,成就更紮實一點,生命更豐富一點,更為自己負責一點。如此,大人也更自在與理智一點。

參、我們的訴求與行動
一、推動修法,明確保障國中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
二、各縣市教育局處應公開說明編班情形,並確實懲處違法之校長。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