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淑薰
「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啊?」幾個孩子圍著瘦瘦高高的短髮孩子阿華問,看得出來被問的孩子不太開心,沒有回答就跑開了。
這是今年暑假人本森林育活動的第一天,當梯隊顧問、同時也是人本教育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謝禎芳知道了這件事情,隔天馬上調整活動,安排了「生活會」,向孩子們談性別教育與認識差異。
一開始,禎芳並沒有針對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作追究,她知道孩子之間的問題需要細緻地處理,而不是分誰對誰錯。她是以讚美孩子前一天的實際表現開場,提到某某很棒,昨天做了什麼事情;某位小朋友昨天幫了什麼忙…談著談著,禎芳很自然地提到人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厲害的地方,有不同的才能,也跟孩子討論著要去欣賞人的內在特質,而不是用一些既定的眼光或是性別刻板印象來看待別人。
接著,她舉了阿華為例,向大家說:「就像我昨天認識了一位頭髮很短的女生,很多人說他頭髮短像男生,我覺得很疑惑,為什麼頭髮短的人就像男生呢?你們知道她為什麼頭髮短短的?」孩子們面面相覷,禎芳說:「她其實有特別的能力呢!因為她是學校田徑隊的代表,每天都要接受訓練,常常滿頭大汗,為了洗頭髮方便而剪短頭髮。」
後來,禎芳分享自己小時候參加田徑隊的經驗:「田徑隊常常會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爭取榮譽,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唷!而且練田徑常常會鍛鍊身體,像我一直到現在,身體很健康,體力也都很好呢!」除了帶孩子瞭解田徑,禎芳也和孩子們提到練田徑辛苦的地方:「其實練田徑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需要很堅強的毅力才能堅持下去呢!」之後,禎芳還和孩子們談到最近的大腦科學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腦細胞的連結,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從短髮到田徑、到堅毅的性格與運動對大腦的影響,禎芳一步一步帶領孩子去看待人的許多面向。
除了鼓勵、照顧阿華的心情之外,禎芳也關心其他孩子的感受。她知道這些孩子挑釁阿華是因為好奇,想認識她,於是她和孩子討論如果遇到想認識的人,可以怎麼跟他說話,有些孩子也分享了他們怎麼和別人作朋友的方法。從這些方法中,禎芳也提到「界線」的問題,討論怎樣的說話方式可能造成別人的困擾,或是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透過禎芳的引導,孩子們發現原來認識一個人不是僅限於外表,或是性別上的簡單分辨,還可以從其他方面來瞭解一個人時,孩子也開始會從問問題去理解、欣賞別人。接下來幾天,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會圍繞在阿華旁邊,問她參加過哪些比賽,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孩子是教育的結果
像阿華這樣類似的困擾在生活中經常可見,許多孩子會以身體特徵、性別或是性向來取笑或是排擠別人。對此,禎芳表示孩子拿身體、性別或是性這件事情開玩笑,常常是出自於好奇,而周遭的大人、老師又沒有提供他們正確的知識。禎芳指出,許多大人還存有性別刻板印象,或者把性當作很負面的事情,他們給孩子的觀念常是錯誤的或是模模糊糊的。尤其很多大人生氣時會罵髒話,隱含的是生氣時,就要用這種語言去罵別人。孩子往往會有樣學樣,也以為不高興時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發洩。
「其實,孩子是教育的結果,我們應該檢討的是怎麼樣的環境讓孩子會以此來取笑或歧視他人,我們應該要提供他們好的教育來改變他們才對。」禎芳語重心長地說:「大人有責任提供孩子正確而清楚的性別教育,帶孩子認識性別差異,孩子就不會亂開玩笑或歧視他人。」
從生活經驗認識性別差異、尊重差異
那麼,要怎麼帶孩子認識性別差異?
「從生活經驗切入,帶孩子去瞭解其他性別的處境。」有多年經驗的禎芳表示只要詢問孩子生活裡是否遇到性別上的差別待遇時,孩子會跟你說一拖拉庫的故事。例如有位女孩說每次當她舒服地坐在沙發看電視時,爸媽都會「糾正」她說女生坐要有坐相,卻從來沒對哥哥或弟弟這樣說過;一位活潑外向的女生則是常被媽媽叮嚀要文靜一點,不要太「三八」;更多女生異口同聲地表示爸媽常說「女生要會做家事」,卻鮮少要求哥哥或弟弟也要做家事。有位女孩也表示爸媽很不公平,弟弟年紀比她小,但每次弟弟只要說一聲就能出去玩,她卻不行…
男生則不平地表示他們難過的時候不能哭,也不能向爸媽撒嬌,因此這些都會被認為是軟弱、不是男生該有的作為;他們也提到學校老師常常「重男輕女」,明明男生女生一起講話,但老師對男生的處罰常比女生重;而且搬重物也大多是指派男生…
聽到孩子提到的經驗,禎芳都會感到心疼,也會跟孩子解釋為什麼大人會有這樣的差別對待:「我會跟孩子說,大人並不是故意要對你們不好,或是不公平,而是因為我們這一代的大人沒有接受過性別平等教育,常常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而不自知,我們需要再學習。同時我也會跟小孩說,你們也可以影響爸爸媽媽唷!」
因此,在瞭解孩子過往的生命經歷後,禎芳會帶著孩子去思考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形塑出來的性別意識有什麼問題?隨著社會變遷,有無需要調整的地方?例如她會跟孩子們討論「男主外,女主內」這樣性別分工是來自於怎樣的歷史背景,以幫助孩子瞭解有哪些因素可能會造成性別差異,同時也會要孩子去討論社會有了哪些改變,思考「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觀念是否還合宜?…透過這些實際的生活情景的討論,幫助孩子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迷思,進而能培養孩子有平等的性別意識,並能尊重差異。
堅定而坦然地和孩子談性別平等與性教育
建立孩子性別平等的觀念也可以透過親師合作。禎芳提到,女兒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她和女兒的導師討論好每週有兩天到學校說故事給孩子聽。第一堂是自我介紹時,當時卻有個男孩很害羞,不敢說話,其他孩子就一直起鬨,叫他「娘娘腔」。
當下,禎芳馬上察覺班上的孩子普遍缺乏性別平等的意識,於是她開始問那些起鬨的學生說:「你們覺得男生應該怎樣?女生應該怎樣?一定是這樣嗎?」禎芳聽著孩子們的回答,也一一提出例子來反駁,整節課討論地熱烈非凡。下課前,她還特別跟孩子們預告:「我可是性別教育專家,要跟你們說什麼叫性別教育!」當時孩子們都說:「啊~阿姨妳好噁心。」禎芳非但不以為意,還跟孩子打包票,說內容絕對不會噁心,而是很好聽,你們一定都沒聽過。
下課之後,禎芳立即聯絡導師,詢問了其他孩子的狀況,老師也提到他對於班上同學喜歡用身體特徵來亂取綽號或是取笑別人一直感到困擾,卻使不上力,不知道怎麼跟孩子們談。老師提到,班上有位女生因為屁股比較大,常被男生叫大屁股,雖然他多次制止,但孩子找到機會還是對這位女生開玩笑,有男生還說:「我又沒罵她,她就是大屁股啊!為什麼不能這樣叫?」這讓禎芳下定決心,要有計畫地進行性別教育。
到了下一節課,禎芳就跟孩子們說她自己小時候被取綽號的故事。當時禎芳才小學三年級,原本被同學選為班長,老師卻以她上學期當過,下學期要換別人為理由,改由另一位爸爸是大學教授的女兒擔任班長。有一天,班長請假沒來,老師請她喊口令,禎芳心裡很不舒服,拒絕喊口令而和老師拗了一節課。後來同學就叫她「啞巴芳」。禎芳向孩子們說,當時她的心裡非常難過,因為連同學都這樣取笑她,對她來說是雙重傷害。藉由這個故事,禎芳提醒孩子在替人取綽號時,要想一下別人的處境,不要讓同學有不舒服的感受。
接著,她也透過一些台灣諺語,從文化的觀點和孩子談身體。她以「生贏,雞酒香,生輸,四片枋」的典故為例,指出在以前社會,人們是很欣賞大屁股的女生。因為那個時候醫學不發達,生小孩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女生的骨盆大,容易生產,有機會做月子、吃到麻油雞,聞到雞酒香;但是若骨盆腔太小,很可能會不幸難產死亡,就只能用四片木板釘的棺材埋葬。透過這些典故,擴大孩子對身體文化的認識,班上再也沒有人會以「大屁股」稱呼別人了。
「和孩子談這些事情,不是要找出誰是欺負人的兇手,更不是要公審,我們不應該為了改善一些孩子的困難而造成其他孩子的困難。我想要提供許多層面的思考角度給孩子,當他們對身體、性別與性的知識懂得層面越多,他們越能思考,越有能力判斷什麼是人際之間的合宜的相處行為。」禎芳說。
在之後的故事時間,禎芳從認識身體開始講起,談身體的構造,器官的長相與功能…禎芳唱作俱佳,還會畫圖、搭配各種器材,許多孩子第一次接觸到,眼睛都為之一亮,聽得非常專心。
除此之外,禎芳也會很具體的和孩子介紹性器官,諸如卵巢、陰道、子宮、輸精管、睪丸等的位置與功能,也會談性教育,如受精卵怎麼結合…。有一次,她跟孩子談「包皮」的問題,一些男生會故意說「包餃子的皮」,禎芳會就地取材,以圖片、道具或繪畫說給孩子們聽,孩子聽到後來,都停止嬉鬧,反而聚精會神地在聽講,之後很少再以此開玩笑。
「當你以很自然、不扭捏的態度去跟他們說,其實孩子們的反應會很自然,他們會跟你對話來對話去。」禎芳舉例說有一回她跟孩子談「保險套」的作用,就有孩子說「我知道,我爸爸有買保險。」引得全班笑成一團,禎芳順勢跟孩子們說:「你爸爸有買保險,那你知道保險是什麼嗎?」透過和孩子討論保險就是能夠保護自己,預防意外,來和孩子說明保險套的功能。
「和孩子對話是重要的,因為孩子的消息管道很多,他們對性的好奇與知識遠比大人還多,但是他們大都是從A片或色情漫畫知道,很多都是錯誤的、扭曲的知識。因此性教育應該要扣合孩子的經驗,和他們對話,才能知道他們有哪些錯誤知識而能提供協助。」禎芳說。
因此當孩子問她為什麼A片裡面,女生常會發出一些聲音?禎芳會以很自然的態度,如實地跟孩子們談到當兩個人很相愛的時候,會有生理需求,在發生性行為時,當彼此感到很舒服的時候,無論男生或是女生,身體都會很自然地發出聲音,有時是希望讓對方知道是很美好的感覺。而除了建立「性是美好的、私密的」以及正確的性觀念給孩子之外,禎芳同時也會批評A片所傳遞的是錯誤的、扭曲的與誇大的事實,避免孩子誤以為真。
有些爸媽可能會擔憂讓孩子知道的越清楚,不是越會想去嘗試嗎?對此,禎芳表示:「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對這些東西不感到好奇,我要懷疑他發展遲緩或是有其他問題。這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發展,並不是大人壓住,刻意不讓他知道,孩子就不會去想。父母要做的,是提供孩子正確的知識,給他清楚的概念,滿足他的好奇,並信任他。」
事實上,很多爸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談論這些問題,而且也覺得要談這些話題有點尷尬。禎芳建議爸媽要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主動充實這方面的知識,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和性別教育,以及和孩子談性相關的書籍,也有類似的父母成長課程可以進修。
「除了提供正確的知識,爸媽要以堅定而坦然的態度和孩子談。唯有正視性別教育,孩子才能得到正確的知識,而且在爸媽的陪伴下,孩子更能健康成熟的成長!」禎芳說。
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9期,主題是「如何給孩子一個對人友善的學習環境?—性別平等教育可以做什麼?」。
- Apr 21 Mon 2008 19:49
如何解構性別刻板印象,幫助孩子尊重差異?
close
如何解構性別刻板印象,幫助孩子尊重差異?—專訪人本教育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謝禎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