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史英

很多年以前的那一天,孔家生了一個小貝比;很多年以後的這一天,許多大官在台上致辭,許多小孩在台下拔那條倒霉的牛的毛。從孔小弟弟變成孔老先生直到現在,已經兩千多年了;兩千多年以來,他老人家,一步步的,「失去了他自己」!先是司馬遷為他寫了「孔子世家」,但他其實是沒有什麼「家世」的,不但「余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而且從小就不知道爸爸葬在哪兒。對於慎終追遠的他,這是多麼的難堪!

  孔子

還有董仲舒以及後來的許多董仲舒們,為了一統思想,鞏固長尊幼卑、君臣父子的宰制關係,建立自以為能夠永不衰敗的封建王朝,硬是把他改造成道貌岸然、木彫泥塑的神像,供在那兒吃了兩千年的冷豬肉!

 

然後就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了。民國建立之後的第八年,有人開始打倒孔家店;不幸的是,店面固然已經搗毀,但煙塵中他的模糊的面貌,仍然是新權貴手中的王牌,用以復興中華文化、恢復固有道德;更其不幸的是,這一回,還把成千上萬的孩子們的老師,也拖了下去——每一年的這一天,每人發一個茶杯(或其它的小禮物),上面燒著尊師重道的字樣,然後叫你自己到總務處去領!

 

然而,孔仲尼先生自始就不是這樣的人。厄於陳蔡的時候,顏回幫他罵子路和子貢,他高興得說「你這姓顏的小子,你要是有錢,我就替你拉車」(使爾有財,吾為爾宰!)在鄭國,人家形容他的樣子是「纍纍若喪家之犬」,他還欣然笑曰「說得對極了!」坐官得意的時候,臉上露出歡喜的顏色,弟子質問他「聽說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就是喜怒應該不形於色啦),他竟然說「有權整人不是很爽快的事嗎(樂其以貴下人)﹖」

 

另外,他還罵學生「糞土之牆」;有人來拜訪,他推說不在家,卻又故意彈琴讓人家聽到。但別人批評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鳳兮鳳兮,何德之衰」、諷剌他的學生「與其跟從躲避權勢的人,不如跟從躲避世事的人」,他又急急追上去,要和人家談論……。

 

所以,孔子生前一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失去他自已」,完全是死後身不由己的事!然而,這不僅是孔子個人的不幸而已,對於我們今天的教育來說,實在是有著深刻的啟發的意義。

 

五十年來,我們以世界獨步的師範教育,包括各式各樣的學分班和在職進修,影響了絕大多數老師的心理狀態。在這種心理狀態裡,教育不見得是陪伴幼者成長的藝術,反而更可能是一種依照「產銷計劃」而進行的技能:教案必須寫成一定的格式、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寫字不能違反一定的筆順、名詞要有一定的解釋,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規矩,例如實習的時候必須穿著制服……

 

同時,在每一個人心裡,已經設定好一個自我監控的程式:我一定要做到滿分;如果我不能做到滿分,也不能讓別人發現!換句話說,錯誤是不被允許的,承認錯誤並設法改進的機會是不存在的。過程沒有意義,結果才是人家所要的!

 

這樣一來,老師就不像一個「人」,而更像一部被設定了的機具。是人,哪有不出差錯的呢﹖是人,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心意,而總是依照框框與格格來行事的呢﹖但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最可怕的,是在這整個規格化的過程裡,老師一步一步的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他有時想哭,但怕別人嘲笑;他有時憤怒,但怕被人指責;他有時害怕,卻要裝做很生氣;他累得爬不起來,卻要顯得若無其事,因為人家一直表示感謝,而且給他加上「偉大的老師」的名號!

 

這種情況,有各式各樣的人提出各式各樣的辯解或詮釋;但是,這有什意義呢?重要的,是去改變它!

 

從今而後,我們應該結合所有的力量來努力,讓老師可以是一個:

能哭能笑,敢愛敢恨,真真實實的人;

能吃能喝,會玩愛鬧,充滿活力的人;

有血有淚,有情有義,事事關心的人;

敢說敢想,能批能判,獨立自主的奮鬥的人!

 

 

從今而後,我們應該結合所有的力量來努力,努力讓老師成為他自己!

 

 

◎原文出自《史說新語II》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f1987 的頭像
    hef1987

    人本教育學院

    hef1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