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共計10週
時間:
對教育,我們總有很多疑問,又總缺乏很多「感受」
人的心裡,原來有著許多sensors(感應器):打開某個之前,他永遠不能體諒別人;某個打開之後,他才能顧到自己的未來;如果啟動了對的那個,他或者竟然能夠掌握某些偉大思想的奧妙,並以之做為通往這個世界的橋樑。
而成長的過程裡,身上的sensor逐一開啟,於是我們曾感動於自然的奧妙,曾無法坐視任何不公義的事發生,曾充滿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豐沛的創造力......而今,卻有一些sensor悄然關閉。
十個重要教育議題,將敲開過去的記憶,啟動對世界的sensor,綻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
>>>報名與行政相關訊息
>>>人本教育學程其他課程
日期 |
課程/講師 |
10/15 |
成長只有單行道?—談青少年教育 教育,就從理解受教育的對象開始。 |
10/22 |
當生命成了工具?—探索台灣「生命教育」! 動物園是動物的牢籠或是天堂?養鍬形蟲來觀察生命,有什麼不對?課本裡的「生命教育」有什麼問題? |
10/29 |
全球防疫體系-地球村民的醒思 病毒與細菌從來就沒有國界,人們該如何與其共處?可怕的是疾病本身?還是對未知的恐懼? |
11/5 |
如何看待犯錯的孩子—從少年事件處理法談起 霸凌的產生是因為校園裡管的太鬆?還是正因為校園環境充滿威權?軍警介入?隔離?有效嗎?該如何看待這些欺負人傷害人的孩子? |
11/12 |
古典看流行 古典樂高不可攀?流行樂俗不可耐?當生活在周遭充滿流行音樂的環境,要如何感受音樂的美好? |
11/19 |
解嚴歷史與歷史解嚴—歷史教育的思考 歷史,該還原,還是淡忘?如何解讀,如何思考?歷史教育又該讓孩子長出怎樣的能力? |
11/26 |
公民教育如何教,教什麼? 真正的公民教育,絕不該是那些背過即忘的教條,但,該是什麼?人們鮮少談起的人權、政治、社會公義等困難的議題,該不該談?該怎麼談? |
12/3 |
漫‧慢‧長出好創意 「再痛苦,也要讓靈魂過癮一點」在傳統填鴨教育裡長大的人,如何能再長出創意,長出美感?豐盈自己的靈魂? |
12/10 |
量子,量子,何所指 幼童從來就不怕困難的挑戰,反到是在成長的過程裡,人們漸漸失去了挑戰難題的勇氣。量子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回想並顛覆過去的理解的古典力學概念。 |
12/17 |
人不能單單作為工具 陳瑤華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人非工具?那是什麼?人即目的,又是什麼意思?兩性平權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是什麼?除了口號與標語,還可以做什麼? |